世界皆知中國政府在打一場「股市保衛戰」,卻只有少數經濟界人士知道另一事實:從8月開始,保衛戰的主戰場已經轉移至外匯市場。新興的經濟犯罪已經在「惡意做空」之外又增加一項「惡意套匯」;作戰對手不是外部勢力,而是與中共政府有著皮毛依附關係的權貴、官僚、商界富豪。
政府錢袋裡的金幣嘩嘩外流
中國政府在世界廣受歡迎的原因是它擁有一隻鼓鼓的錢袋,即外匯儲備。雖然這些錢並非中國政府的資產,只是央行利用外匯管制這一制度,向在中國的外資、外貿企業,以及各種類別擁有外匯的機構、個人儲戶「借」來的。但因為可以長期低成本借用,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外國投資者,包括絕大多數中國人,已經將它看作中國政府的資產亦即「中國人民的財產」了。當年曾有人主張將外匯儲備平分給全中國人民時,央行行長周小川只好出面說明真相:「外匯儲備每一分都對應著央行負債」,只是大家不願意相信。
如今這「借貸關係」出了點麻煩,因為「借方」的各路神仙對形勢的判斷不太樂觀。自從6月中國政府強力「救市」以 來,他們發現執政者關鍵時刻方顯英雄本色,不再按市場規律辦事,便不約而同採取「集體行動」,湧至外匯市場兌換美元,開始「回收借款」。於是央行外匯儲備這隻錢袋的美元嘩嘩外流,非常迅速地癟下去。
正常情況下,中國外匯成交量是每天100億美元上下。2014年6月中國外匯儲備曾達到 3兆9,900億美元,但一年不到,至今年7月底這筆外匯資產已萎縮至3兆6,900億美元,減少了3千億。今年8月11日之後,外匯市場成交量一直在每天300億美元以上。8月下旬,有3天的紀錄非常驚人:8月26日為489億8,700萬美元;8月27日為385億美元;8月28日成交了512億美元。
如果這種快速流出成為常態,央行將會面臨外匯枯竭,再也釋放不出貨幣流動性。接下來,需要資金量支撐的股市將面臨資金斷流、房市泡沫也將破裂。為了避免這一結局,中國央行不得不採用各種方式減緩資金流出。一邊忙於向市場注入人民幣,以保證市場流動性;另一邊被迫用大量美元購買人民幣,以保證人民幣匯率。智囊們還得琢磨各種招數,以增加換匯的難度。
9月1日,中國央行宣布對外匯遠期合約設定附加條件,增加投資者做空人民幣的成本。新規定要求開展代客遠期售匯的金融機構必須向央行繳納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凍結期為一年。該規定將於10月15日起生效。這規定實質上是讓做空者用8:1的比率購買美元。
據媒體援引中資銀行業高管消息,包括中國銀行、中信銀行在內的部分大型中資金融機構正在增強對企業客戶大額匯兌交易的內部審查。同時,中國金融監管機構以及執法部門正加大力度,打擊通過非法手段幫助他人將資金匯往海外的代理機構。以上所有舉措,意在防範金融風險。
「借方」患「反腐恐懼症」
中國政府控制外匯流出,自有一番邏輯。在中國政府眼中,這些借來的錢雖然屬於「借方」各路神仙的小錢袋,但除了外資可說是外人,其餘的「借方」,哪位不是與本政府打斷骨頭連著筋,靠著中國政府這棵大樹才有今天?國企老總、民營企業家、還有那些貪官們,沒有本政府睜隻眼閉隻眼放開一條道讓你們摟錢,哪有你們的富貴?過去,本政府的錢袋充實,外匯市場上流走一點錢沒啥,如今國家經濟困難,你們就想腳底抹油溜號?沒門!
但「借方」各路神仙也自有他們的邏輯。目前,中國經濟形勢越來越不樂觀,反腐更讓他們坐立不安。外資覺得投資中國已經無利可圖,此時不撤資,更待何時?撤得從容一些的,有條不紊,該轉的都轉走了,就剩下一些機器與租來的廠房,擇時宣布解散裁員。但這些外資從總量上來說,大概只占去年減少的3千億美元的1/10,並非外匯儲備減少的主要來源。
導致外匯儲備劇減的,應該是那些與中國政府是「皮毛關係」的國企高管、貪官,以及民營企業家們。他們轉移資產,乃因各有利害盤算。(待續)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網站作者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