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8月31日訊】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時,中共當局投入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給中國留下了巨大隱患。英國《金融時報》日前撰文指出,現在的中國正在承受政府干預帶來的惡果,儘管當局企圖嚐試市場經濟,卻四處碰壁。專家們指出,實質是中共對經濟的干預已經走入死胡同,為了生存不得不嚐試市場經濟,然而「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政府指導作用」的天生矛盾,必然把中共拖死。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在題為「中國在市場和干預之間進退兩難」的文章中說,2008年,世界經濟幾乎停擺時,中國政府強行干預,把投資水平提高到接近GDP的50%,興建了並不需要的住宅、寫字樓和鋼鐵廠,當時對石油、鐵礦石和銅的需求,給從南美到非洲的大宗商品生產國帶來了繁榮,同時讓美國汽車公司和台灣芯片製造商得以維持運營。
不過,中國經濟卻要為此付出代價。中國總債務自2009年開始膨脹,從130%升高到約280%。文章說,如今當局試圖調整政策,笨拙卻沒有把握,在嚐試馴服股市未果後,順從了市場力量,結果股市出現令人恐懼的下滑;中共央行企圖讓市場更多地決定匯率,又引發了一場旋風,最後央行又不得不出面給匯率託底。文章引述里昂證券(CLSA)的首席執行官施立宏(Jonathan Slone)的話說:「報應的時候到了」。
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所以它現在是無可奈何讓市場做一些反應,不是它去走市場道路,人民幣貶值也是被迫的,因為外匯儲備減少、出口減少加上經濟衰退,它不得不貶值。」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博士指出,當年投入4萬億造成的產能過剩的後遺症加上腐敗、樓市股市暴跌以及連連的化工廠爆炸,造成的經濟損失,當局確實已經焦頭爛額。
旅美經濟學家簡天倫博士:「應該來說,辦法已經想盡了,要完全轉變可能是個體制問題,哪方面都在牽制,百孔千瘡,現在你看爆炸,這裡爆炸一個那裏爆炸一個,實質上那還不是大的爆炸,大的爆炸是整個社會和經濟的崩潰,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夏業良指出,中國面臨的問題,是中共專制統治造成的逆市場化造成的。
夏業良:「它寧可把錢集中在中央政府手裡來進行集中的投資,主要原因在於它們要搞中央集權,搞計劃思維,『好處』在於他們可以為所慾為,資源全被他們控制,如果真正搞全面的市場經濟,他們的資源掌控能力就會失去,失去特權,失去貪污洗錢的機會。」
中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但《金融時報》文章說,這項政策令人心驚膽戰地在兩者之間迂迴。中共的做法或許只是在推遲清算日的到來。
《華爾街日報》8月28號的文章說,投資家們在借「中國經濟之困」尋找賺錢之道,忽然之間所有人都想做空中國。
美國雜誌《中國事務》總編輯伍凡:「既要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政府的指導作用,在這兩三個充分表現出來了,進退兩難。左,長期的(國企)投資沒回報率,走不下去了;右,由股票來投資,目前看來這條路也走不通。人民幣匯率也是這樣,開放3天馬上跌4.6%,中央銀行慌了,馬上拿出幾百億美金來收購人民幣,既要市場的決定性力量、又要政府的指導力量,已經在打架了,今後還會打下去。」
美國雜誌《中國事務》總編輯伍凡認為,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指導作用不斷打架,導致金融和資本市場的混亂,會把共產黨拖垮,甚至拖死。
採訪/易如 編輯/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