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企不適應民主社會 投資頻遇挫

【新唐人2015年08月28日訊】近年來,中國國內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勞動力價格也不斷上漲,很多中國公司都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對外投資規模逐年上升。這些走出國門的中國公司,在政治體制完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如何?它們又遇到了甚麼樣的挑戰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報導。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1160億美元。如果算上中國企業在第三地的融資再投資,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資本淨輸出國。

截止到2014年底,有107家央企,在海外設立了8515家分支機構,境外投資額約佔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70%,是境外投資的主力。

不過,中國企業,特別是國企的大規模海外擴張之路,卻並不平坦。

《華盛頓郵報》8月15號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很多中國企業已經習慣在一黨專制的國家裏賺錢,對於海外的民主法制環境,面臨諸多的「不適應」。

文章寫到,從美國到亞洲,中國企業遭遇了一連串的投訴,也犯下了一個又一個代價高昂的錯誤。

在美國德克薩斯,國企中國航空工業集團(AVIC)被前合作夥伴美騰能源(Tang Energy),起訴索賠75億美元。美騰認為中航在合作開發風力能源項目上有欺詐行為,原因是中航在同一領域設立了另外一個競爭性企業。

美騰的CEO曾表示,中國政府控制了企業和法庭,所以國企從來都不需要擔心公平競爭方面的訴訟。但是在美國,它們需要面對這個問題。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不適應、不自然,實際上體現了中國政治法律制度的畸形。實際上就是一種在專制社會下長期生活的人,面對自由社會的時候的一種適應的過程,很難適應的問題。」

國企海外投資「腐敗」、「賄賂」醜聞頻發,人事震動也屢見不鮮。

包括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地質工程集團公司、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國企在內的12家中國企業,因涉嫌欺詐和賄賂,上了世界銀行的「黑名單」,將在一定時期內被禁止承接世界銀行資助的項目。

中石油系統多名負責過海外業務的高管已經被查。包括中石油股份公司原副總經理、中石油海外勘探開發公司原總經理薄啟亮,以及曾任中石油加拿大公司總經理的李華林等。而中央巡視組反饋給中石化的問題則包括「經營管理人員利用掌握的資源和平臺,在海外經營中搞利益輸送和交換」等。

大陸企業觀察員何軍樵:「很多都是政府官員,甚至很多企業都是太子黨領導 。所以有些企業它是不是真的去到海外投資,它的真實意圖是甚麼其實真的很難講。很多『紅二代』、『官二代』打著海外投資的名義,不知道在外面幹甚麼事情。」

中國經濟貿易促進會副會長王文利曾在去年表示,中國有2萬多家企業在海外投資,90%以上虧損,總體來講不成功。

何軍樵:「共產黨一黨專政的體制不改,我個人認為中國企業走到哪去成功的可能性都不大。當然個別企業會做的很好,這個我不否認,但是絕大多數其實都是政府官員,都是黨官,他們根本就不是甚麼企業家,你說他們怎麼可能經營的好?」

《網易》去年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國企教你如何在海外敗掉百億》,這樣總結:在國內養成的超低價投標,再要挾漲價的習慣,使中國海外工程有限公司在波蘭損失17億﹔靠政治過硬拿訂單、在合同面前講政治不講法律的中國鐵建,在沙特麥加輕軌項目上巨虧41億元﹔罔顧環評強行上馬,也讓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緬甸密松項目上損失了73億元。

而這些損失,無須國企和國資委決策者們負責,都是由中國的納稅人買單。

採訪/易如 編輯/李明飛 後製/蕭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