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8月26日訊】兩岸兩會第11次高層會談昨天25日幕,簽署兩岸租稅協議與飛航安全協議。針對租稅協議,官方指出將避免雙重課稅,強化兩岸稅務合作。不過,民間團體指出,80萬臺籍幹部恐怕會先倒楣。因為臺幹部普遍領有台灣公司與中國當地公司的薪水,未來將成為中國追稅的對像。
318學運後,兩岸兩會首次恢復會談,海基、海協簽署兩岸租稅協議,與兩岸飛航安全協議。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強調,雖然兩岸監督協議還沒有通過,不過這次簽署協議前已完成向國會報告。
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我們這次是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來進行兩會之間被授權,簽署協議前我們都跟立法院院長,跟相關黨團做過報告,我們也舉行多次公聽會。」
經濟民主聯合召集人賴中強:「這樣的報告其實也只是流於形式,(國會)根本不可能提供具體的參考意見。」
對於簽署過程,民團還有疑慮。另外針對兩岸租稅協議,恐怕讓臺幹先遭殃,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說,臺籍幹部為保有勞健保年資,部分薪水由台灣給付,另外由中國企業給付,未來因為租稅協議,臺籍幹部在臺收入,都會變成中國追稅的目標。如果被認定逃稅,除了罰款,還將面臨刑責。
經濟民主聯合召集人賴中強:「照中國稅法規定,這兩部分所得,都是臺籍幹部在中國提供勞務所產生的所得,對臺籍幹部而言,他們會面臨非常大的困擾。」
依照協議,中國政府未來可以向台灣政府取得納稅人資料,協議中雖然寫著限制相關部門,把稅務資料用在刑事案件,但協議沒有強制效力。而中國政府利用逃稅名義,打擊異議人士早有前例,如果取得台灣納稅人的資料,用在甚麼用途,也難限制。
經濟民主聯合召集人賴中強:「會不會把這個資料,交給中國的公安,交給中國的檢察官,對方把資料怎麼用,你沒有辦法真正去控管。」
兩項協議將交由立法院審議,賴中強呼籲應建立補救措施,合理保障民眾權益。
新唐人亞太電視盧天常、劉姿吟台灣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