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雙層電車成經典 香港打響保衛戰

【新唐人2015年08月24日訊】(新唐人記者任浩綜合報導)香港一名城市規劃師指責奔馳百年的電車堵塞了交通,呼籲取消,引發社會的強烈反響,一股保衛電車的輿論大波正在香港上演。

摩天大樓林立的香港,行人如織,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大都市之一,在這個快節奏的城市最中心,有著百餘年歷史的雙層電車,噹噹作響,沿著蜿蜒的鐵軌徐徐而行,成為香港獨特的都市風景。

BBC8月23日報導,近日,在香港政府規劃署工作30餘年的退休城市規劃師薛國強強烈宣導,拆除最繁華的中環德輔道中到金鐘道的一段電車線路。他把電車比喻成人力車,指稱電車道佔據道路的30%,「走得慢,佔用路面多,效率不高」,是堵塞交通的元兇,應該拆除。薛國強承認自己沒有任何數據支持,無法說明電車對交通的影響程度。

薛國強的建議,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政府與民間的強烈反彈,民間有人發起拍照聲援電車行動,有團體向城規會提交反對薛國強意見,更有團體建議將德輔道中改成「行人及電車專用區」,政府也鮮有的表示要保留這一便民的交通工具。反對的聲浪意見包羅萬象,整理大致如下:

- 佔道30%的說法。香港電車並沒有專用道,大多情況下,其它車輛與電車共享道路,所以「如果你說拿走電車路的三成空間,就代表多了空間給其他車輛,這個說法不成立。」香港民間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研究總監吳家穎說,即使城市中開通新道路,開始車速會改善,但很快會吸引眾多車流,導致堵塞更嚴重。

- 電車走得慢。香港電車公司表示,電車的時速可達45公里每小時。各方認為並非電車走得慢,而是道路不暢通,導致電車無法走得快。

- 鋼鐵西港島線可以取代電車的說法,遭到駁斥。電車收費低,且站間距平均只有250米,是低收入人士、老人、郵遞員,甚至上班族喜歡乘坐的點到點理想交通工具。

- 電車載客量自1980年代的每天50萬人,遞減到現在的每天20萬人,香港電車迷會會長李俊龍認為,電車沿線小巴等各種交通工具的競爭,讓傳統的電車處於劣勢,他認為電車應該現代化,提升服務等競爭力,例如增設空調等,以吸引更多客流。

- 「香港越來越缺乏真正屬於自家文化的東西。」在全球正在推行零排放、低碳環保的電車的大環境下,李俊龍等認為,應該讓香港電車老樹發新芽,不僅作為歷史的積澱,更成為時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香港電車公司成立於1904年,路軌沿香港島北岸修建,在過去的百餘年風雨中,見證著香港的跌宕起伏,也成為香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背景。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