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路還是出路?習李發狠出招引爆輿論兩極

【新唐人2015年08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最近連續2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共央行)發狠放手,讓人民幣兌美元重貶將近4%。此前中國股市剛上演了一場過山車般的「做空」與「反做空」的激鬥,有關江澤民派系向習、李打響金融戰的輿論正日益升溫。當此敏感時機,北京當局突然打出讓人民幣貶值的狠招,立刻激發起輿論狂潮。有人稱這是經濟改革「勢在必行」的一條出路,也有人指這是中國經濟走上絕路的開端。有分析指,這種兩極分化的輿論熱潮的背後,牽連著眾多利益團體的利害得失,暗藏著中共不同派系的政治與經濟實力的較量。

人民幣匯率連續重貶央行入場干預

據陸媒報導,8月12日人行公佈的人民幣中間價為6.3306元兌1美元,相較前一天的中間價,再度大幅貶值1.6%,貶值了1008個點。這是自2012年10月11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的最低值。

在此前的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298,較上一個交易日(8月10日)貶值1136點,為歷史最大單日降幅。

12日午間,彭博援引不願具名知情人士稱,中共央行在1美元兌6.4300元人民幣附近位置,通過代理銀行入場對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市場匯率進行了干預。干預目的是避免人民幣兌美元過度貶值,而非阻止人民幣貶值。

彭博還提到,中國外匯管理局12日曾下發通知,要求部分銀行對境內購匯量較大的客戶進行限制,並加強相關業務監測。但並非一刀切不許購匯,企業擁有正常貿易背景的實需購匯不受影響。

輿論兩極分化經濟紛擾的背後是政治博弈?

北京當局在中國股市惡意做空與反做空風波尚未平息之際,突然出其不意讓人民幣暴跌,且跌幅之大創2005年揚棄人民幣緊盯美元匯制以來之最,一時間,海內外媒體齊齊聚焦人民幣匯率的暴跌。

英國BBC的相關報導採訪了英國的密德薩斯大學,經濟學的高級講師劉阿英。劉認為,這是北京當局在GDP增長面臨問題,保七很困難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本國經濟而使用的一種金融手段。

近來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上周公布的外貿數據更顯示,7月中國出口大幅下滑8%,跌幅遠遠大於市場預期。

路透社報導說,中國大陸在公佈一連串經濟疲弱不振的數據後,突然下猛藥,讓人民幣暴貶,被有些專家指責為將人民幣長期走貶的開端。

報導並引述經濟家程致宇(Patrick Chovanec)說:「長久以來我一直力讚人行固守人民幣匯率,同時體認到藉由讓人民幣貶值支撐舊有的成長模式固然誘人,但無疑的這是一條絕路。」

美聯社也在相關報導中引述瑞銀集團的經濟師王濤分析說,這個措施是中國匯率政策的一個巨大變化,傳達了北京當局有意讓人民幣貶值的信號。雖然北京計劃謹慎起步,但市場對貶值的期待更高,可能會導致人民幣迅速而大幅度的貶值。

與此同時,與上述觀點截然相反的輿論也紛紛登場。

針對目前人民幣匯率連續重挫的現象,《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央行決定人民幣大幅貶值,將給中國疲軟的製造業,帶來溫和的提振。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室的主任劉東民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人民匯率的「合理調整有利於中國的出口,也有利於人民幣被列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的儲備貨幣籃」。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將人民幣納入「全球儲備貨幣」尚有困難,原因包括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差異、在岸市場流動性不足等。

央行官網則在12日專門就匯率問題發布答記者問聲稱,當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波動是正常的,不僅是中間價市場化程度提高的體現,也是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決定性作用的反映。從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看,當前並不存在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基礎。

有分析指,當前的中國正處於大變革的前夜,經濟問題的背後一定牽連著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上述針對人民幣匯率問題出現的兩極分化的輿論背後,也牽連著許多人或團體的利益得失,暗藏著不同派系政治與經濟實力的較量。因此,雖然中共央行是想在力求穩住經濟的前提下來引導人民幣貶值,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會遇到哪些阻礙與干擾,最終能否達到其預期的效果卻還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