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經濟困境 調整產業結構 縮短學用落差

【新唐人2015年7月13訊】據大紀元電子報7月13日的報導,雖然台灣今年出口、消費不振,讓2015年的經濟成長率(GDP)勉強保3,加上近年來實質薪資倒退至15年前水準,台灣主力出口的高科技電子產品與零組件已逐漸受到中國重點扶植產業重疊性高的威脅,面對中國的高薪挖角,台灣產業一直面臨人才流失的困境

為了留住人才,行政院決定啟動海外獵人才計畫,希望吸引包括智慧手持裝置、LED、風力發電設備、雲端服務,數位內容等等十大產業關鍵人才來台工作,在環境面上,政府盡可能鬆綁法規,請相關部會,透過彈薪計畫、產學合作與現有科技研發補助,解決低薪問題。

尤其,台灣產業欠缺關鍵技術人才,政府今年起開始推動「生產力4.0計畫」,還會加強開拓海外僑生等外籍白領關鍵人才,台灣1年能網羅到的人才不過也才1、2千人,但實際上1年就減少18萬工作人口,因此,不僅要加強本土人才培育,還要更有計畫到海外挖角,解決台灣人才荒的問題。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表示,台灣科技業過度集中在連網元件層,在新ICT生態體系最重要的內容與應用層未見代表性廠商,大多集中在硬體製造商及電信業者,占GDP比遠大於資訊業,其結構與新ICT生態體系背道而馳。

梁國源表示,在雲端趨勢下,個人電子產品硬體規格需求降低,不利台灣電子業發展,加上台灣缺乏工具機暨零組件、雲端運算、資訊服務人才,也不利轉型至工業4.0、雲端化及大數據等產業潮流。

台灣的勞動市場供過於求,導致台灣平均薪資成長停滯,但更核心的問題是就業市場的一般性勞動供過於求,具專門技術的勞動力卻供不應求。台灣不僅面臨產業結構調整問題,縮短產學落差是政府一直在改善的地方,培育台灣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最需要的人才。

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李大華分析,如何縮短「學用落差」已成為近年高等教育必須克服的關鍵議題,除各技職院校積極發展特色校系,調整教學方針,並與企業產學合作外,現在也有許多一般大學搶開設與企業合作的產業學院,建立與實務高連結性實習課程,積極營造可與業界接軌的學習環境,培育出來的人才「即戰力」高,並可直接進企業任職,讓發展特色重點科系的技職大學畢業新鮮人逐漸翻身。

李大華建議企業主,應訂定企業的「留才策略」,除薪資條件之外,提供完善的福利、增加從業附加價值、加強團隊向心力;從生活照顧面、情感認同面以及職涯發展面等不同角度強化員工的忠誠度,才能避免員工受到薪資單方面的誘惑,就琵琶別抱、造成人才流失。

(責任編輯:劉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