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宇:美國買回「中國製造」質量更好更便宜

朋友從美國帶給我的禮物

朋友從美國給我帶回來一件T恤,顏色質地款式我都喜歡。一看價格為45美元,我有點兒樂,因為同品牌在國內價格肯定在千以上。還有讓人更樂的,衣服裡邊用英語清楚標明「中國製造」。

從美國帶回一件中國生產的東西,現在已經十分平常,常聽說有這回事兒。這個一點也不奇怪,中國現在是「世界工廠」,連蘋果手機都是中國人組裝的,更甭說衣服這類技術含量並不高的東西了。

關稅加運費加銷售成本,賣價居然比國內產地還便宜,這還不考慮美國人掙的錢跟中國人掙的錢比價多少的因素呢,因而我有點意外,但這卻是真的。傳說中國人現在有錢了,因為中國人出去都成了購物狂。你若跟人說你掙一千美元,我只掙兩千人民幣,一換算還差得遠呀,不過馬上會有人說人民幣購買力強什麼的。總之,不承認有錢別人就是不樂意,於是中美經濟總量比較的時候有人拿「購買力」說事,美國強壓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也拿這個說是事兒……說得多了連俺們自己也有些陶陶然。可看一件衣服的價錢,美國45個美金的購買了已經超過了一千元人民幣的購買了,所以就會知道,說人民幣購買力比美元強這類說辭基本是瞎話或者說自欺欺人。

事情到此仍不算完,我滿意朋友帶給我的衣服也不僅僅是因為品牌,而是這衣服跟國內同款衣服還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沒有像我們常常買到的不管內衣外衣的領子內側都有一塊大小不一的標牌。

說實話,衣服的商標是一個困擾我多時的問題,在我印象中,不管什麼衣服,標牌總是必不可少,而且不管主料質地是什麼,衣服商標牌子一定是化纖布料,穿在身上總覺得有人在用一把小毛刷不停地刷你的後脖頸兒,尤其是天熱出了點汗更是難受之極,生生的就像有條毛毛蟲在身上爬來爬去。於是我買衣服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商標,令人不解的是,越是沒名氣的衣服商標縫得越是牢實,越是品牌不響的衣服標牌越多,除了衣領,左腋下端還會有一到兩塊。拆起來可費勁兒了,有時候剪刀刻刀鑷子齊上往往還搞得滿頭大汗,新買的衣服領子經常被我弄出個破洞來,於是一邊剪就會一邊十分熱情奔放地問候生產衣服的廠長他媽媽。

跟朋友交流,似乎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而且我相信這種感覺是共同的,難道制衣廠廠長不穿內衣?顯然不會如此。他們一定曉得好好的衣服上面縫一塊化纖布讓人皮膚難受?因為給美國人做的衣服就沒有這麼一塊煩人的東西。

其實改進衣服商標並不是件需要「創新」的事情,如果像朋友從美國帶回來的衣服那樣只是印上商標豈不是還節省了商標布料?就算「內外有別」要保證跟出口服裝有所區別,換一塊軟乎些的棉質絲質布料似乎也不會增加多少成本,而感覺就會截然不同。為什麼服裝廠對此熟視無睹?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也不願意考慮這種小事。

都說細節決定成敗,估計所有上點路子的企業家都知道這句話,但面對衣服領子上一塊小小商標的問題,很多廠家就沒想到要改進一下,說輕一點是對消費者訴求不放在心上,說重一些恐怕就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嚴重缺乏創新能力的表現。

應該說,做現代樣式的內衣襯衫甚或大部分服裝,我們都是學人家的,縫上商標大約也是學習來的結果,於是就一直沿襲下來了。既然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也就習以為常,時間長了也就麻木了。

很多事情大都如是。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