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央行行長周小川3月22日在北京出席「2015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加快推進人民幣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而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後一年,打算通過各方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眾所周知,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目前,經常項目中國已經放開。如果資本項目實現可自由兌換,意味著人民幣將實現完全可自由兌換。若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還意味著資本市場將完全對外開放。
說實話,看了這則消息,我感到非常震驚。消息來自中新社,還署上了兩位記者的名字。但詭異的是,這麼重大的消息,新華社隻字未提,人民日報也沒有報道。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使用的也是中新社的稿件。照理說,如果消息不準確,應該很快被刪除;如果是真消息,這麼大的事情,為什麼新華社、人民日報不報道呢?
我之所以感到震驚,是因為我認為如果在2015年(或2016年)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基本上是屬於自找麻煩。由於人民幣長期對外升值、對內貶值,中國存在比較明顯的資產泡沫。我此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標題就是「人民幣資產已是地上懸河」。如果人民幣貿然實現自由兌換,尤其是在美元加息的年份,必然造成資本外逃,樓市股市暴跌。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先一步到位式地貶值,然後再實現自由兌換呢?事實上,沒有什麼貶值是一步到位的,尤其是實現了自由兌換之後。到那時,會不會繼續貶值是市場說了算的。支撐匯率的是經濟的真實狀況,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則靠信心和人氣。而在中國,信心和人氣主要靠外匯管制制度;如果管制沒有了,信心和人氣說沒有就沒有了。
其實,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有一幫中產以上階層的朋友,就知道他們現在的想法。很多人都在籌划著到國外置業,配置美元、歐元、英鎊計價的資產。但苦於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如果今年就實現自由兌換,那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心愿。馬上就會賣出在中國的多餘房產,跑到歐美置業。
人民幣自由兌換後,證券市場必然完全跟國際接軌,中國股民可以到發達市場買股票,那麼中國高達100倍市盈率的創業板股票還會有人買嗎?蘋果這樣的好公司,趕上美國大牛市,市盈率也不過17.3倍而已。
到那時,中國人的資產配置,就不是由中國的房產換成中國的股票,而是換成了美國的房產、美國的股票。中國印股票保增長,激活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戰略,就會遇到很大挑戰。
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是中國邁向世界性大國必須邁出的一步。但很顯然,最近幾年條件都不成熟,強行推進必然引爆金融風險。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