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亞太台2015年3月12日訊】國內水情吃緊,而第二階段的工業限水,目前成效有限,經濟部明天(13日)將實施第三階段工業限水,從5%提升到7.5%,那麼現在大家都關心,是否將衝擊台灣相關產業經濟?繼續帶您來關心。
全台水情吃緊,經濟部上個月底實施第二階段工業限水,針對每月用水超過1000度的工業用水戶,減量供水5%,但水情仍無法得到緩解,3月13日起,要求工業用水大戶提升節水目標到7.5%,估計一天省下8千噸用水。
電話採訪:台積電代理發言人孫又文:「工業用的水要限水7.5%。從生產的角度來講對台積電來講是沒有影響的。」
電話採訪:群創公關鄭雅莉:「在很多的節水方面,我們透過比如說,園區內減少澆灌,製程水再回收再精進的部分,它是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所以對我們的營運上面是沒有,目前還沒有立即的負面影響。」
進入三階限水,台灣產業做好準備。包括電子、化工、基本金屬、紡織、石化及造紙業,衝擊較大的6大產業約945家,日減供水5.4萬噸,佔總減供水量的81%,部分廠商打算擴增蓄水設備,或是廠商調整製程、增加循環利用等。
電話採訪: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代工量產,那這種形式的生產結構,目前還是佔台灣經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這種代工量產的模式,其實是非常耗費水資源的,那再加上我們原本的農業,所以台灣原本就是一個,需要非常多水的這個國家。在我們現在限有的產業結構下面,這件事情如果不改變的話,那缺水的確會對台灣經濟帶來影響。」
NASA影片:「我們預估,我們將會看到,隨著氣候變遷,這種乾旱很多會持續20、30,有時候甚至到40年。甚至超過長期超級大旱所持續的時間。」
其實,不僅台灣面臨10年來最大旱災,全球都陷入缺水的恐慌,像是智利以及巴西聖保羅等,聯合國報告顯示,2030年全球供水量將減少40%,2050年將會需要比今天多50%的水,才能維持全球運作穩定。
電話採訪: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將來這種極端氣候變成常態的話,我們也許都要去適應,經濟成長不是那麼高的這種事實。」
缺水問題,引發落後國家無數衝突,1967年的以阿衝突,2000年的蘇丹種族衝突,ISIS也以控制伊拉克與敘利亞水源做為戰爭工具,美國加州近幾年遭遇史上最嚴重旱災,波及地方與國家經濟,面對環境變遷帶來的影響衝擊,考驗政府與企業管理用水的智慧,以及人民珍惜資源的再次省思。
新唐人亞太電視胡宗翰、李晶晶台灣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