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3月7日訊】觀眾朋友好,歡迎收看全球新聞。反映中國大陸霧霾之痛的記錄片《穹頂之下》,短短幾天就吸引了數億點擊量,相關話題引發強烈爭議。不過,日前中共宣傳機構秘密下令,對該片進行冷處理、要迅速降溫,而大陸有媒體人將密令曝光到網絡,也因此遭到停職打壓。
前央視記者柴靜,今年2月底以獨立媒體人身份,推出記錄片《穹頂之下》,關注霧霾之害。
影片描述中國大陸霧霾污染的恐怖程度,點到中共治下環境保護立法、執法的缺失,能源產業複雜的利益糾葛,以及環保、和維持飛速經濟增長之間,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但影片最後,對於面對霧霾,民眾該怎麼辦?柴靜給的結論是,「環保從個人做起」。
傑森博士:「仔細看一看,從它(影片)片的運作方面,其實有背後因素的,中國經濟在這種GDP推動下的發展模式,靠過剩的產業發展模式已經不行了。這種產業不行的時候,你得要讓它破產一部分,老百姓會有一部份人失業,這個過程中這個片子會讓這個事做的比較有民意。再一個,這個片子直指幾大行業,石油、電力、煤炭。而今年一過年,中紀委就要派出100多個調查團到200多個央企去做調查,你可以看到這個片子事實上是有高層的意願在裡頭的,所以我覺得這叫『定向爆破』。」
網民評論說,「柴靜霧霾片,數據堪稱巨人,結論卻是侏儒。」並質問,「霧靄背後的政府責任呢?」
傑森:「很多問題還是點到為止,當這個片子火起來以後,網民的討論可不是『點到為止』的。到了一定程度,中宣部就已經開始發文(禁止)。所以某種程度上講,中共高層搞了一個『可控式的爆炸』要達到某種衝擊震動力。」
3月3號,一份「絕密」的宣傳禁令,被上海《第一財經日報》的員工,傳上了網。這張模糊的圖片顯示,上海市委宣傳部下令,各類媒體,不准繼續報導《穹頂之下》一片和其作者,並且要全面刪除網民對中共的相關批評。英國《金融時報》週五證實,曝光密令的員工,已經被《第一財經日報》停職處分。
《穹頂之下》,引發的爭論,甚囂塵上,輿論擴散,會到甚麼程度,後效應如何,有待觀察。
新唐人記者林瀾紐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