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承認「走錯路」涉敏感陸媒急刪報導

【新唐人2015年03月06日電】(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3月5日中共人大會正式開幕。當天有陸媒在相關報導中披露,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的中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坦言自己當年任職安徽時的治淮之路是錯誤的。中共近二、三十年來所走的以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為代價換取眼前經濟利益的問題再被聚焦。

陸媒「財經網」3月5日以《汪洋坦言當年任職安徽治淮是「錯誤路」》為題,轉載了據稱來自「星報」的簡短消息。

報導稱,3月5日下午,汪洋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當聽到代表建議明確淮河生態經濟帶戰略發展時,汪洋坦言「當年走的是錯誤道路。淮河兩岸人民沒富起來,生態也壞了」。報導稱,恢復淮河生態確實是安徽的「心頭大患」。

目前,轉載了相關報導的大多數中國大陸網站已刪除這條消息,顯示其涉及的問題很敏感。

據公開的資訊,汪洋1988年至1992年在安徽省銅陵市擔任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期間,因大膽嘗試經濟改革而得到鄧小平的賞識。此後,汪洋在安徽省一路晉升,先後擔任安徽省計委主任、省長助理;安徽省副省長等職務,到1998年已出任安徽省委副書記、副省長。

然而,隨著經濟上的飛速發展,安徽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趨嚴峻,尤其淮河污染問題觸目驚心。儘管安徽省政府當時也提出了治淮方案,曾推出大規模污染整治工程,但治理效果並不明顯。「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一度成為輿論界談論淮河流域污染問題的經典話語。

事實上,先污染再治理,邊治理又邊污染的情況,是中共治下的中國整體上近二、三十年來的常態。據公開的資料,2002年以來,中國民間針對環境當局的投訴每年增加30%,2004年達到600,000件。

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2007年的一篇署名文章曾統計,自那時起環境問題造成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每年增長29%。

有輿論分析稱,腐敗的嚴重影響是有效執行環保政策的一大阻礙,中共地方當局常常為了眼前的短暫經濟利益而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與政策。

今年中共兩會前不久,中共央視前主播、記者柴靜針對中國霧霾問題自費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中國大陸引發關於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輿論熱潮。中共官方媒體也一度罕見對該片進行了正面報導。

有外媒分析認為,柴靜的這個舉動能獲得中共當局的包容甚至一定程度的正面評價,顯示她與北京當局有某種默契,或是為習近平下一步針對中石油系統的「大動作」作輿論公關。英國媒體BBC認為,北京當局或有意利用公眾輿論壓力來為下一步推行新的油氣能源法律開路。

柴靜自己也曾公開表示,她已經把紀錄片腳本和採訪寄給了全國人大和負責中國新的油氣能源法律的政府部門。

3月5日,中共總理李克強在中共人大正式開幕的會議上發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及了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他聲稱「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他並誓言要在今年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1%以上。這個誓言能否兌現,外界還持觀望態度。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