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3月06日訊】探討台灣「新電影運動」,記錄片《光陰的故事》是唯一一部台灣電影入圍第七十一屆威尼斯影展,電影總監製小野認為,透過影片回顧台灣電影的光榮時刻,年輕人也可以透過這部電影尋找對台灣這片土地的自我認同。
第七十一屆威尼斯影展,唯一入圍的台灣電影《光陰的故事》。以記錄片的方式,訪問各國世界級電影學者或導演,暢談台灣新電影,對他們的影響以及啟發。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後來首次看到《童年時光》時,心想這就是我想拍的電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由吳念真、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所推動的台灣新電影運動,為近代華語電影寫下重要一頁,電影總監製小野認為,30年前,台灣電影人對土地的關懷與省思,成為新一代電影人的核心價值。
電影總監製小野:「1980年,有一群年輕人差不多30歲左右,他們把電影轉向對台灣的歷史、文化,還有台灣社會的關懷,重新看待台灣歷史自我的身世。30年過後,台灣另外一批年輕人起來的時候,他們會以這個為基礎,他們開始拍一些歷史為背景的東西,譬如說很明顯的魏德聖,他拍的每一部電影,都是以台灣歷史。」
回顧曾經擁有的台灣電影,光榮時刻,小野認為,年輕人可以透過這部電影,尋找自我認同。
電影總監製小野:「讓年輕人看到說,也許你們不認識這些導演,也許你們沒有看過這些電影,可是這部電影,非常奇怪的地方就是,它剛好訪問到全世界各地的導演跟影評人,他們非常崇拜1980年代這些電影,當國外眼光看回台灣的時候,為什麼台灣自己年輕人,要覺得自己一無所有。」
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倪重華:「年輕的朋友,能夠感受到電影的精神,就是說希望從這個電影精神,讓年輕人抬起頭來,看到國際,看到未來。」
電影即將上映,特地選在元宵節舉辦首映會,回顧30年前的台灣新浪潮電影,也能給台灣新電影帶來激勵與啟發。
新唐人亞太電視陳輝模、張媛婷台灣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