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古代著名諫官:行人燭過

作為一名諫官,首先就要做到不怕死,其次就是要有智慧。很多的諫官之所以不能起到諫官的作用,大概總是缺一條的原因。

趙簡子進攻衛國,迫近了外城。他親自統率軍隊,可是到了交戰的時候,卻站得遠遠的,躲在屏障和盾牌後面。

簡子擊鼓,士率卻動也不動。簡子扔下鼓植感嘆道。「哎!士卒變壞竟然快到這個地步!」行人燭過摘下頭盔,橫拿著戈走到他面前說:「只不過是您有些地方做錯了,士卒有什麼不好!」簡子氣得勃然變色,說:「我不委派他人而親自統率這些士卒,你卻當面說我有些地方沒能做到。你的話有理便罷,沒理就治你死罪!」

燭過回答說:「從前我們先君獻公,即位五年就兼并了十九個國家,用的就是這樣的士卒。惠公即位二年,縱情聲色,殘暴傲慢,喜好美女,秦人襲擊我國,晉軍績逃到離絳城只有七十里的地方,用的也是這樣的士卒。文公即位二年,以勇武砥礪士卒,所以三年之後士卒都變得非常堅毅果敢,城濮之戰,五次打敗楚軍,圍困衛國,奪取曹國,攻佔石社,安定天子的王位,顯赫的名聲揚於天下,用的還是這樣的士卒。所以說只不過是您有些地方沒能做對罷了,士卒有什麼不好?」

簡子於是離開屏障和盾牌,站到弓箭石磐的射程以內,只擊鼓一次士卒就全都登上了城牆。簡子說:「與其讓我獲得兵車千輛,不如聽到行人燭過一句話!」行人燭過可算得上能勸諫他的君主了。正當擊鼓酣戰之時,賞賜不增多,刑罰不加重,只說了一句話,就使士卒都樂於為長上效死。

有智慧有膽略是諫官的標準,但也要有願意聽諫的國君。往往古代的佳話都是兩者都具備的。諫者有智慧,國君願意納諫。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