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2月12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近日,圍繞著方興未艾的綜藝電影,中國大陸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和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杠上了。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了幾個回合,把綜藝電影的話題炒得滾燙。
2014年春節檔,只用五天時間拍攝完成的電影《爸爸去哪兒》以近7億元的票房震驚電影市場,儘管業內人士評價它為「根本不是電影」,但是,這種斥責並沒有給綜藝電影降溫。
2015年1月30日,只用了六天拍攝完成的《奔跑吧!兄弟》在大電影上映8天,票房便達到了3.5億元。據說今年春節,《爸爸去哪兒》第二季原班人馬加盟的大電影,以及王岳倫帶來第一季星爸萌娃拍攝的《爸爸的假期》都將登陸各大電影院。一時間,綜藝電影成為國人飯後茶餘的熱門話題。
知名中國大陸導演馮小剛終於按捺不住,在浙江衛視的節目錄製現場點評選手表現時,順口對「綜藝電影」發起炮轟,他說:「5天或者6天拍完,掙好多個億,讓投資人心都亂了,他們只會去搶這種項目,這讓電影人心都涼了。」
不料,寥寥數語竟然觸動了中共頭號喉舌《人民日報》的敏感神經。
2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怨天怨地,不如自己拍出好作品》,不點名地嗆嗆馮小剛稱:「電影人或許更該回過頭來捫心自問:我拍的電影,為什麼觀眾不買賬?不要低估了觀眾智商和欣賞水準,拍出好電影,觀眾自然會買賬。」
9日當天,在片場的馮小剛迅即作出還擊:「如果說態度決定一切的話,那麼五天六天拍一部電影,從態度上來說就已經失了誠意,還談什麼尊重觀眾,尊重人民幣吧。當然《人民日報》尊重人民幣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同一天,意猶未盡的馮小剛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再留言:「有人認為,把一檔綜藝節目的素材剪成一個故事片的長度,當成電影在院線放映是一項創新。這讓我想起另一項中國式創新,那就是高速路收費站播放的電子聲錄音,『你好,謝謝,再見。』這些本來應該是人說的話,為了圖省事改成機器說了。聽著那叫一個擰巴。還有朋友認為觀眾愛看就是硬道理,這一點我也不敢苟同,試想,如果NBA宣布每場比賽允許上兩名足球運動員可以用腳傳球的話,我相信也會有不少觀眾捧場,上座率也不會低,但那確實不是籃球比賽了。」
2月10日,《人民日報》不依不饒地再發一篇題為《憤怒的馮導犯了四個邏輯錯誤》的火爆評論,這次點名攻擊說,所謂綜藝電影會斷掉「需要耗費幾個月幾年」的電影的根,是想像出來的偽命題;而「尊重人民幣」的說法是「混淆視聽」;商業片導演看不起綜藝電影有烏鴉說豬黑的嫌疑;(馮小剛)呼籲主管部門禁片,有不當競爭嫌疑。
2月11日,馮小剛公開接受接受新浪娛樂採訪,回應《人民日報》的「四個邏輯錯誤」的說法。
馮小剛說:「電影審檢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電影作品是不是真的可以交給市場,讓市場說了算?顯然易見,不是的。這兩個前題不成立,那這個觀點就是偽命題。舉個例子《溫故一九四二》的『溫故』兩個字不能在電影的片名中使用,清問這依據的那條電影法?」
他接著說:「今天能和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市場上分庭抗禮,是我們這些導演在逆境中艱苦卓絕,玉汝於成,奮鬥十餘載打開的局面,絕不是所謂的綜藝電影,我們當然有義務和權力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馮小剛特意提到港星吳鎮宇,「明星吳鎮宇參加了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了》,當邀請他參加該節目的電影拍攝時,他拒絕了。他大意是說,他對電影有敬重的,心裡頭有一把尺子。我想說,我對這樣的電影人是敬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