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慢性病激增的中國

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的慢性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2012年,全球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多達3800萬——其中,中國占860萬。令人觸目驚心的是,中國因慢病死亡的男性中約四成屬於「過早死」,在女性中這一比例也高達三成。

中國衛生部早在2011年制定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便指出,伴隨工業化、城鎮化、老齡化進程加快,中國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現有確診患者2.6億人,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病程長、流行廣、費用貴、致殘致死率高。在每年約1030萬各種因素導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達85%。也就是說,每10個死者中,有8個因慢病而死。2008年,全國慢性病總病例數達到2.6億,且以每年1000萬的速度激增。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個人、家庭、衛生系統、甚至是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在疾病負擔更為嚴重的中低收入國家尤其如此。中國衛生部與世界銀行合作推出的《遏制中國慢病流行報告》認為,激增的慢病給國家和個人所造成了驚人的經濟負擔,全國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已占總疾病負擔的70%,龐大的慢病人群已成為拖累中國經濟發展,吞噬中國「醫改」成果的主因之一。2005年,中國由慢性病所致的經濟負擔為15345億元,相當於當年GDP的8.4%。與1993年相比,各病種的醫療費用中:腦猝中增加19倍,糖尿病增加24倍,癌症增加15倍,心臟病增加11倍。世界衛生組織2008年10月在《健康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公佈了資料顯示:在中國,因慢性疾病住院一次的花銷占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一半以上。

據世界銀行估算:2010年至2040年,如果中國政府和社會每年(在現有基礎上)能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其產生的經濟價值相當於2010年國內經濟生產總值的68%,也就是高達「10.7萬億美元」(按購買力平價計),約等於70萬億人民幣。如果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沒降低還提高了,情況又會怎樣呢?世界銀行沒估算,但結果不難想知,那肯定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像中國這樣冉冉上升的經濟體,面臨著一種現實存在的風險:如果不馬上採取行動來減少非傳染性疾病負擔,那麼,疾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生產力低下和勞動力不足,將會抵消經濟發展和高速增長帶來的經濟利好。」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在去年訪問北京期間表示。

這廂經濟高速增長,那廂慢性病激增,且不說還伴隨著環境的污染,資源的透支等等,這樣的高增長實在是奇葩啊!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