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唐明綜合報導)在重慶永川區朱沱鎮長江邊莊稼地下埋藏一個完整的唐宋時期古縣城遺址,這也是重慶境內現存遺存最豐富、保存最好、時代延續性最好的古遺址之一。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發掘,出現了高規格石板道路、精品瓷器、設計合理的給排水系統。還發掘出新石器、商周、漢代、唐宋元明多個時期的遺存器物。
據《重慶晚報》報導,重慶永川區朱沱鎮漢東村,是一個長江邊上尋常的小村莊。據《江津縣誌》、《新唐書》等記載,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萬春縣設立,縣政府所在地就在漢東村,兩年後萬春縣改名萬壽縣,直到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廢縣。北宋乾德五年這裏被併入江津,改為漢東鎮。在當地百姓的口耳相傳中,這裏叫做漢東城。
2013年10月在漢東城遺址發現了唐宋時期的城牆、高規格石板道路、精品瓷器、設計合理的給排水系統。結合相關記載,確定漢東城遺址應為唐、五代及北宋早期萬壽縣(武德三年為萬春縣)縣治所在地。考古人員還發掘出新石器、商周、漢代、唐宋元明多個時期的遺存器物,包括城牆、房址、墓葬、道路等,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漢東城遺址現存面積約10萬平方米,核心區域約2萬平方米。漢東城依據地勢而建,整個城市是一個不規則的梯形,東面不足百米處,就是滾滾長江。整個漢東城遺址有一縱四橫5條街道,縱向道路連接南北的商業區、居民區,而橫向四條道路直接通往長江邊。這表明漢東城的交通更加依靠長江水路。漢東驛作為古重慶十八水驛之一,上可達合川、瀘州,下可到江津。
城市大致分成為居民區、商業區、宗教活動區和手工業四個區。其中最大的一片是居民區,位於縣城的西北方,有2~3萬平方米;在它的東面,是縣城衙署所在地。商業區位於整個城市的中間位置,靠近長江邊。
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邛窯瓷器,這證明當地生產的瓷器,大都是自產自銷。除了這些生產生活區,還發現了專門的墓葬區,位於城外一公里處。這說明在當時,就已經將墓葬區和生活區進行分離。
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設計精妙的給排水系統。排水所用的器材分為石砌和陶水管套接兩種,而且和今天的地下排水系統一樣,也是埋在地下幾十厘米處。陶土燒制的下水管道,像竹節一樣一段段連接,最終將屋內產生的污水排到屋外的排水溝中。通過大大小小的排水溝,最終將污水排到長江。
在考古發掘中,共出土5000多件各式器物,包括陶器、石器、瓷器、鐵器等,其中最豐富的,則是瓷器,包含了生活用器的方方面面。既有景德鎮窯、龍泉窯等外來的大家貴族,也有塗山窯、邛窯這樣的重慶本土特產。這樣多元化的瓷器,反映出唐宋時期這裏商品經濟之繁榮,水運交通之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