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月1日訊】【2014十大國際新聞】完整版
提要
史上最離奇失蹤 馬航370人間蒸發
ISIL恐怖組織竄起 全球新反恐大戰
埃博拉大爆發 國際恐慌 跨國聯合抗疫
烏俄衝突不斷 歐美掀起「新冷戰」
馬航客機遭擊落 烏俄大演羅生門
美中期選舉 共和黨大勝 歐巴馬挑戰艱鉅
蘇格蘭獨立公投 闖關未成影響深遠
台灣九合一選舉 國民黨史上最慘敗
CIA刑訊報告 體現民主監督與反省
搞笑喜劇遭恐怖威脅 索尼公映不屈服
史上最離奇失蹤 馬航370人間蒸發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唐人新聞節目。在2014年發生了很多大事,藉辭舊迎新之際,我們為大家帶來特別報導。盤點2014年十大國際新聞事件。首先來關注本年度最引人矚目的事件之一,馬航客機失蹤事件。
2014年3月8號早上,從馬來西亞吉隆坡起飛,原定飛往北京的MH370航班,突然從雷達上消失。事發前沒有故障報告,沒有求救信號﹔事發至今近10個月,26個國家協助搜尋,卻毫無收穫﹔這架載有239人的客機,成為現代商業航空歷史上,最離奇的失蹤案。
搭載著239人,MH370,在夜色下,從吉隆坡起飛。
這架波音777客機上的乘客,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半數以上,是中國人。
機長扎哈里,從業33年,飛行時間超過1萬八千小時。資深機長操作,客機起飛20分鐘後,平穩攀升到3萬5千英尺的巡航高度。
凌晨1點19分,飛機即將進入越南空管區,機長向馬來西亞空管道別。他說,「晚安,馬來西亞370。」
沒有故障報告,沒有求救信號。一切毫無徵兆。道別3分鐘後,飛機就從雷達上,突然消失。
客機謎般消失,馬來西亞政府,突如其來,面臨大考。信息發佈一度混亂。
最寶貴的黃金48小時,國際搜救先撲向泰國灣。
5天後,馬國軍方又說「不對」,軍方雷達曾偵測到「飛機轉向」,2:40分,才消失在馬六甲海峽附近。
期間,飛機還多次作出「戰術規避」動作。先爬升到極限高度,足以讓乘客在短時間內缺氧昏迷,隨後又多次調整高度,意圖不明。
如果客機是被劫持,並且操作者是有意,要讓客機遁形,那麼他在2點40分以後,的確成功躲避了,一切傳統追蹤方式。
不過,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史無前例的,根據飛機與衛星,微弱的握手「信號」,嚐試用「多普勒效應」物理原理,推測出飛機,最終飛向了印度洋深處。
這一結果被普遍接受。至少7個國家,600多名軍人,先後投入這一區域展開搜尋。
這是一片人類幾乎從未探索過的區域。52天,一遍遍的「大海撈針」,一次次的一無所獲。
空中搜尋未果,水下搜尋接力。美國投入了最先進的水下搜索儀器,它曾經找到過泰坦尼克的殘骸,卻依然沒有發現MH370。
馬航370,失蹤近10個月。全球共有26個國家,曾先後參與搜尋工作,花費約數億美元,是國際航空史上最昂貴的一次搜尋行動。
但,至今,仍沒有任何殘骸,來確認MH370安葬在何處。它也成為現代商業航空史上,失蹤時間最長,最難以確認的,航空事故。
甚至有陰謀論提出,飛機是否可能,飛向了中國藏身?但沒有證據證實。馬航370,至今仍是巨大的謎。
吹滅失蹤親人的生日蠟燭,悲傷之餘,後續的追償工作,也將是國際難題。
新唐人記者林瀾綜合報導
ISIL恐怖組織竄起 全球新反恐大戰
2014年的夏天,一個自稱為「伊斯蘭國」(ISIL)的恐怖極端組織突然竄起,他們迅速橫掃伊拉克和敘利亞大片土地,並聲稱要在阿拉伯世界建立一個新政權。不過,他們極端殘忍的殺戮行為,不但震驚國際社會,也讓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和組織結成聯盟,展開國際聯合反恐行動。
在宣告所謂的「建國」之後,ISIL迅速攻城掠地,大規模屠殺異教徒,強徵婦女為性奴,伊拉克西北部的大片領土和產油區被ISIL佔領。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大批居民被迫逃離家園。
ISIL還透過網路對外招募成員,在ISIL成立之初,前往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入ISIL的歐美國家公民達數千人之多。
ISIL的突然興起,令歐美等國意識到,在蓋達組織被嚴重削弱之後,新的反恐目標已經出現。
2014年8月20日,ISIL對美國公然挑釁,殘忍的斬首了美國記者詹姆斯•弗萊,震驚世界。隨後,又一名美國記者史蒂芬•索特羅夫和另外兩名英國及法國人質先後遭到ISIL斬首,歐美等國被徹底激怒。
9月14日,白宮正式宣佈,美國與ISIL已經處於「戰爭狀態」。
美國總統歐巴馬:「我已經明確表明,我們將緝拿威脅恐怖份子,無論他們在哪裏。我將毫不猶豫的打擊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伊斯蘭國』組織。」
英美法等西方國家迅速結盟,從9月22日開始,在敘利亞境內對ISIL目標實施空襲。
英國首相卡梅倫:「美國已經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我們支持。」
法國總統奧朗德:「法國永遠不過向恐怖主義投降。因為這涉及法國的責任,更重要的是,涉及法國的榮譽。」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以美國為首的54個國家和歐盟、北約、阿盟等組織聯合組成國際聯盟,合力打擊ISIL。
當地軍民的反抗,加上國際聯軍的援助,已經明顯拖慢了ISIL攻城掠地的腳步。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我們打擊ISIL的行動已經取得進展,ISIL在伊拉克部分地區的進攻已經停止,有些被ISIL佔領的地區已經被美國所支援的伊拉克軍隊、庫爾德民兵和地方武裝奪回。」
在對敘利亞邊境重鎮科巴尼,ISIL艱難圍攻超過2個月後遭受重創。
美國也表示,對抗ISIL是場長期作戰,最終一定會消滅伊斯蘭國恐怖組織。
新唐人記者喬安綜合報導
埃博拉大爆發 國際恐慌 跨國聯合抗疫
在上個世紀70年代首次被發現的埃博拉病毒,疫情範圍始終未超出非洲,且規模有限。但在2014年,埃博拉卻出現史上最大規模的疫情爆發,截至12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的人數達到了7842人,也讓對抗埃博拉成為2014年最重要的一場國際聯合行動。
2014年的埃博拉疫情大爆發於2月份開始於西非的幾內亞,隨後疫情迅速發展,擴散到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和奈及利亞等西非國家。
7月,利比里亞傳出美國醫生肯特•布蘭特利和女傳教士里特博爾感染埃博拉,埃博拉疫情瞬間引起全世界高度重視。而到7月28日,這輪埃博拉疫情已在西非造成672人死亡,成為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埃博拉大爆發。
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人們開始注意到疫情的升級,我們看到病毒的傳播速度,已經從線性增長几乎變為指數增長。」
世界衛生組織緊急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合作對抗埃博拉,各國紛紛開始策劃建立並啟動應對埃博拉的計劃,同時派出醫護人員和軍隊前往西非緊急救援。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薩曼莎•鮑爾:「埃博拉危機相當龐大,各項需求相當迫切,後果非常可怕,任何國家都不能袖手旁觀。」
然而,埃博拉還是與來到了美國。9月30日,利比里亞人鄧肯成為首例在美國本土確診的埃博拉病患,10月8日宣告不治。而曾經參與救護鄧肯的兩名美國護士也先後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但最後都治癒出院。
埃博拉走出非洲,也讓世界各國緊急研發埃博拉疫苗進行對抗。11月26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聲明,與葛蘭素史克合作開發的埃博拉疫苗已成功通過一期臨床測試。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國研發的埃博拉疫苗也先後進入臨床測試。
在國際合力應對之下,埃博拉疫情得到初步控制。
世衛組織陸續宣佈,塞內加爾和奈及利亞脫離埃博拉疫區名單。
疫情嚴重的利比里亞也於11月13日宣佈解除埃博拉緊急狀態。11月21日,世衛宣佈,剛果的埃博拉疫情已經結束。
不過「醫生無國界」組織也強調,這波埃博拉疫情是否真的已經結束,一切都還言之過早。
新唐人記者喬安綜合報導
烏俄衝突不斷 歐美掀起「新冷戰」
2014年,烏克蘭成為國際政治的新焦點。烏克蘭去年底推翻親俄羅斯的前總統後,卻遭到俄羅斯的一連串入侵行動,俄羅斯甚至在烏克蘭東部扶植起一批反叛勢力。俄羅斯的公然入侵,遭到西方社會的譴責與經濟制裁,也讓西方與俄羅斯,再次掀起新的冷戰。
2013年底,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因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轉而投向俄羅斯懷抱,引發大規模示威活動。2014年2月烏克蘭國會投票通過解除總統亞努科維奇職務。
俄羅斯隨後以保護烏克蘭境內說俄語的同胞為名,派武裝部隊進駐烏克蘭屬地克裏米亞,支持當地分裂分子。
克里米亞在3月舉行了備受爭議的獨立公投,宣佈脫離烏克蘭。隨即,俄羅斯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
俄羅斯公然吞併克里米亞的行為,引發國際社會強烈不滿。
前白宮發言人卡尼:「我們譴責俄羅斯正式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的舉動。這樣的行為威脅到了國際和平與安全。它違反了國際法。我們不認可這種蓄意的吞併。」
八大工業國中的另外七個國家決定,將原定在俄羅斯索契舉行的G8峰會改到英國倫敦舉行,並將俄羅斯逐出G8。
同時,歐美國家也加強了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然而,俄羅斯卻出臺了反制裁措施,禁止進口歐美的蔬果、肉製品與乳製品。
在國際社會的譴責聲中,俄羅斯繼續在烏克蘭東部邊境集結部隊,支持烏克蘭反叛武裝,試圖進一步分裂烏克蘭。
面對日益惡化的烏克蘭局勢,美國與歐盟也逐步升級對俄制裁,在多個重要領域對俄羅斯實施打擊。
歐盟外交政策專員阿什頓的發言人:「制裁領域包括資本市場、國防、敏感技術和軍民兩用物資。」
在11月15日的G20峰會上,烏克蘭危機仍然是焦點之一,蒲亭在會上明顯受到了孤立,美國總統歐巴馬則表示對俄羅斯的制裁確實有成效。
受到國際經濟制裁以及國際油價大跌的雙重打擊,俄羅斯的經濟遭受重創,明年可能陷入衰退局面。
但到目前為止,俄羅斯立場依然強硬。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這場新的「冷戰」是否還將持續多久,2015年見分曉。
新唐人記者周琪綜合報導
馬航客機遭擊落 烏俄大演羅生門
烏克蘭東部戰火連天,甚至殃及無辜的民航業。2014年7月17號,馬航MH17班機在頓涅茨克附近墜毀,機上298人全部遇難。國際社會高度懷疑,客機是被「山毛櫸」地對空導彈擊落。而慘劇背後,也連番上演羅生門。
濃煙瀰漫。佈滿彈痕的飛機殘骸。散落四處的遇難者遺體。
國際社會第一時間就質疑,這起空難,絕不是簡單的機械故障、或人為失誤。而是遭到了外部襲擊。
空難當晚,烏克蘭國家安全局第一時間,公布了一份監聽錄音。通話的兩頭,分別是烏東叛軍頭目,和俄羅斯軍官。
錄音:
「我們剛擊落了一架飛機,是Miners他們打下來的。」
「多久之前的事?」
「30分鐘之前」
「有看到武器嗎?」
「甚麼都沒有,只有乘客的行李箱」
「他們不該(粗口)飛來這裡!這裡正在打仗!」
民航史上,最大一宗,客機遭擊落的慘案。擔憂國際社會追責,羅生門隨即爆發。
1、烏克蘭官員稱,叛軍用前蘇聯製造的山毛櫸導彈,製造慘案。
2、叛軍反駁,稱其防空導彈最大射程3000米,打不到飛行高度1萬米的MH17.
3、但隨即有人翻出,俄塔社6月底報導,烏東叛軍,曾繳獲了一批山毛櫸,足以擊中客機。
4、烏克蘭內政部也稱,發現一輛「山毛櫸」導彈發射車,從叛軍控制的烏東地區,進入俄羅斯境內。隱約可見,車上少了一枚導彈。
5、面對不利指控,俄羅斯加入口水戰,稱雷達監測到,烏克蘭官方,曾在MH17的航線上,部署過山毛櫸導彈。
6、但美國政府隨即發佈MH17飛行路徑「衛星軌跡」圖,顯示,肇事的導彈來自斯尼日內(Snizhne),是親俄叛軍控制的區域。
載人客機遭墜落,在民航史上,不是頭一回。1983年9月,載有269人的大韓航空007號客機,被前蘇聯空軍,誤認為是間諜偵查機。沒發射警告曳光彈,沒進行緊急對話,就發射空對空導彈,將客機擊落。
直到蘇聯解體後,相關絕密文件才被公開。原來蘇聯一早就知道飛機黑匣子的下落,擔憂國際社會搶先找到,便派出海軍「聲東擊西」,在日本海佯裝搜尋。因為,黑匣子裡記錄的飛行數據,能破解蘇聯自稱「有通訊、有警告」的謊言。
如今,飛安慘劇再次發生,調查結果,還在釐定。等到結果出爐時,回頭再看各方說辭﹔誰在羅生門,一目瞭然。
新唐人記者林瀾綜合報導
美中期選舉 共和黨大勝 歐巴馬挑戰艱鉅
2014年度的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大獲全勝,將同時掌控參眾兩院,這被認為是近80年來,共和黨在國會中佔據的最大優勢。共和黨重新掌控國會,將影響美國的對內政策和外交戰略,而身為民主黨的總統歐巴馬,接下來兩年任期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美國的中期選舉,被認為是每屆總統前兩年任期的晴雨表,選民投票則被視作對總統表現的評分,中期選舉的結果也將影響噹屆總統的後兩屆任期。
美國的中期選舉每4年舉行一次,由於時間介於兩屆總統大選之間,因此得名中期選舉。中期選舉的投票日定在當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二,2014年的中期選舉投票時間為11月4號。 (在甚麼是中期選舉一節)
今年的中期選舉,共和黨大獲全勝全面掌控國會,不但再參議院拿下54個席次,超越民主黨的46席。共和黨也在眾議院拿下246席,追平了二戰以來的最高記錄。
此外,共和黨也同時拿下美國24個州的州長席位,因此共和黨在中期選舉取得完勝地位,歐巴馬在未來剩下的兩年任期內,將面臨國會的強大壓力,也因此被人調侃為“跛腳總統”。
美國大學國會及總統研究中心主任James Thurber:「這意味著更多的衝突,更多的僵局。這意味著歐巴馬是否真的願意妥協,這意味著他將處於防守,而不是進攻狀態。」
接下來,共和黨可能著眼在以加拿大為起點的Keystone輸油管道項目,預算和支出法案,稅法改革,修改醫保法案,還有加速推動與亞、歐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等項議題。
而歐巴馬採取柔性政策對待國際恐怖勢力和區域衝突,已經飽受批評,共和黨也將在這方面做出改變。歐巴馬著力推動的移民改革,也勢必遭遇國會的更大阻力。
布魯金斯學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兼主任Darrell West:「我認為未來兩年會出現很多的否決,因為共和黨將面臨很大的通過立法的壓力。大家知道共和黨向來是個說「不」的政黨,他們一直在阻撓民主黨的立法。現在他們有能力主導立法,由於他們已經同時控制了參眾兩院,他們通過立法的優勢很大。」
面對這種情況,歐巴馬既表達了合作的善意,也強調了自己的堅持。
美國總統歐巴馬:「有些國會通過的議案,我將不會簽署。我可以肯定,在某些事情上,國會將不喜歡我的決定,這也很自然,我們的民主政治就是這樣運作。但是對於美國人民普遍認可的一些問題,我們肯定可以找到合作的辦法。」
中期選舉後的11月20號,歐巴馬就用總統行政命令的方式,繞過國會,強推移民改革,讓共和黨相當不滿。
可以想見,在未來兩年,歐巴馬領軍的白宮政府與共和黨掛帥的國會之間,勢必將繼續頻繁過招,直到2016年總統大選。
新唐人記者李大宇綜合報導
蘇格蘭獨立公投 闖關未成影響深遠
地處英倫的蘇格蘭,向來以絕美的風景、香醇的威士忌以及悠揚的風笛,成為人們心中寧靜的桃花源。然而2014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卻將其推上國際政治舞臺。這場400多萬蘇格蘭人參與的公投,雖然最終結果並沒有獨立,,但卻在歷史上寫下深具意義的一頁。
在與英格蘭攜手307年之後,蘇格蘭在2014年9月18日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繼續留在大英帝國。除了歷史原因、民族情感外,更重要的是,蘇格蘭獨立陣營相信,獨立將更有助於經濟發展,特別是在提高稅收和北海石油收益。此外,唯有獨立,蘇格蘭才能避免預算被刪減,能夠自主決定蘇格蘭事務。為了挽留蘇格蘭,英國三大政黨都承諾將給予蘇格蘭更多的自治權力,包括在稅收與福利等方面的控制權。
英國首相卡梅倫:「我知道全英國的保守黨,和工黨、自由民主黨的選民一樣,都會對蘇格蘭說:一切由你們抉擇,但請記住,我們希望你們留下。」
除了英國,世界其他國家也密切關注蘇格蘭公投。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的推特上說:「英國是美國的一個非凡的合作夥伴,也是有利於世界穩定的力量。我希望它保持強勁,穩健和團結。」
德國政府則公開表示,希望英國保持統一。
最終,蘇格蘭因為55%的選民反對獨立而繼續留在英國。蘇格蘭成功舉行公投,在世界範圍內獲得熱烈稱讚。
更有中國網友在網上直言:蘇格蘭獨立沒成,英國是最大贏家,他向全世界示範了自己的自信與文明,顛覆了古老的武力主權模式,顯示了一個真正文明古國的對人權和民意的充分尊重。他用優雅的文明把那些動輒把坦克開到街上去的流氓國家釘到了恥辱柱上。
蘇格蘭公投雖然獨立未成,然而它以文明、民主解決國家獨統問題的方式,不僅被載入歷史,也留下深遠的影響。
新唐人記者周琪綜合報導
台灣九合一選舉 國民黨史上最慘敗
2014年11月29號,台灣舉行史上規模最大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選出11300多個地方首長與各級公職人員。國民黨最終遭到史上最慘的選舉敗戰,黨主席馬英九也隨後請辭下臺。外界認為,國民黨近年來的過度親近中共政策,失去了民意,是導致國民黨大敗的主因。
執政的國民黨在22個縣市的市長席位, 只得到6席,六都中只贏了新北市。臺北市長的位置,也被無黨籍候選人柯文哲拿下。連新竹、桃園傳統屬於國民黨票倉的地方都失守。
民進黨則在全臺22個縣市長席位中拿下13個,取得大勝。有人稱,國民黨「輸得只剩總統府」,被認為是國民黨49年遷臺以來的最大落敗。
為了對敗選負責,江宜樺、馬英九分別辭去了行政院長和國民黨主席的職務。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選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一個政府如果不站在人民的這一邊,人民會隨時把權力收回去。」
BBC報導說,這次台灣選舉被普遍看作是就兩岸關係舉行的全民公投。而CNN則提到,3月份爆發的反對兩岸服務貿易協定的太陽花學運,提升了台灣民眾對中共黑手的認知,許多人指責馬英九不夠重視保衛台灣的主權和民主。
特別在香港政府打壓雨傘運動之後,台灣民眾對中共更加警覺。
藍述:「中共過去一直通過向台灣讓利這種辦法,收買台灣政壇的一部分政客,主要是收買國民黨這些官員,這麼幾十年走下來,台灣社會已經逐漸認識到,來自於北京的讓利,實際上最後的結果是威脅到台灣社會的未來。特別這一次香港的佔中運動的發展,讓台灣民眾徹底覺醒,所以這一次向國民黨發出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如果繼續採取與中共妥協的政策,國民黨將很難再翻身。」
12月3號,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發文,讚揚了馬英九兩岸政策上的成就,而將他的失敗完全歸咎於「內政」上,並提到,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和兩岸服貿協議 ,必是今後兩岸經濟關係談判的基石性文件。
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所長翁明賢:「未來中共的一個兩岸交流,絕對不會只是跟國民黨以往的中央,而是化所謂的中央為地方,跟六都的一個交流,這樣它(中共)更能夠掌握它未來跟台灣所推動的《三中一青》。」
可見,無論誰來主掌台灣政局,中共都不會放棄既有的對臺統戰政策,只是在過程中,很可能將不斷變換手段,達成目的。
台灣對中共統戰的反抗戰,未來仍將持續上演。
新唐人記者李大宇綜合報導
CIA刑訊報告 體現民主監督與反省
2014年12月9號,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在一片爭議聲中,推出了一份500多頁的美國中情局刑訊調查報告摘要,立刻引起全球輿論關注,這份刑訊報告不僅在美國國內產生很大的爭論,也帶給國際社會以民主監督和政府反省機制的思考。
CIA,美國中央情報局,這個名字對於常看美國電影的人來說都不陌生,CIA隱蔽、尖端的工作性質和手法,又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2014年12月9號,世界人權日的前一天,美國參議院公布一份《CIA刑訊調查報告》,立即成為全球輿論的焦點。這份配有圖解的《CIA刑訊調查報告》,總長度達6,200頁的,這次公布的500多頁是報告的摘要和總結。調查人員研究600多萬頁的資料後,指出CIA在911事件後的2002至2006年間,曾對恐怖行動嫌犯使用水刑、剝奪睡眠等嚴酷手段進行審訊。歐巴馬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動完成這份報告。
美國總統歐巴馬:「我已經說過,一旦這份報告完成,我絕對會將它公開。事實上,我強烈要求他們繼續完成這份報告,然後發給我們。我們會把結果公開,這樣美國人民才能知道曾經發生了甚麼,並且知道我們未來怎麼做好。」
歐巴馬在2009年就任總統後便禁止了CIA的刑訊項目。報告指出,中情局的刑訊,是前總統小布希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後授權的。小布希時期擔任副總統的切尼,對報告中提到的CIA刑訊項目,發表了這樣的說法。
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刑訊項目卓有成效13年來美國避免了再次被大規模侵襲我們抓獲了本拉登也抓了很多參與911的蓋達組織頭目。報告也指出,刑訊並沒有帶來多少有用信息,而且CIA也多次誤導白宮和國會。但現任中情局局長布瑞南(JOHN BRENNAN)也出面為此辯護。」
美國中情局局長約翰•布瑞南:「我要講明我們沒有說刑訊一定會取得有用信息刑訊和有用信息間的因果聯繫通過囚犯的招供來看我認為是不可知的。不過,歐巴馬方面則強調,美國最重要的是道德威信。」
刑訊嫌犯,會有損道德威信。
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總統的做法據於一項原則這個原則是爭論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就是美國的「道德威信力」這是保護美國的最有力武器也能在全球增進美國利益。」
為甚麼美國政府明知道公布這項報告,將招來廣大爭議與批評,但卻還要堅持公布呢?專家表示,這正好反映出美國對人權自由的重視,以及民主社會對政府權力的監督。
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美國無論是中央情報局還是軍隊裡面,它畢竟只是一個權力中心,它還有許多其他「多中心」的機制對它進行監控﹔當然還有美國整個輿論、媒體、人權組織、非政府組織,都會對中央情報局還有軍隊,進行各種披露、監督、批評。」
新唐人記者李大宇綜合報導
搞笑喜劇遭恐怖威脅 索尼公映不屈服
在2014年年末,一部由好萊塢的索尼影業公司製作的喜劇電影《刺殺金正恩》,引發國際爭論和外交戰。從索尼影業被駭客攻擊,到迫於恐怖襲擊威脅宣佈取消公映,最終又在聖誕節如期推出而票房格外火爆,一場遠比電影本身熱鬧的現實大戲,在年尾上演。
白宮發言人厄尼斯特:「這起事件被視為嚴重的國家安全問題。有證據顯示 這是由危險的活動分子 蓄意進行的惡意破壞活動。」
發佈威脅言論的是一個叫做「和平守護者」的駭客組織,11月底就入侵了索尼影業的公司網絡,竊取了大量電郵、明星資料和未公映的電影等,給索尼造成巨大損失。
雖然朝鮮方面否認,但是,12月19日,美國聯邦調查局確定,駭客事件的幕後黑手,就是朝鮮政府。
朝鮮人權委員會主席李慶馥:「朝鮮網軍的能力在世界上位居前列,曾攻擊過南韓政府網路,銀行網路和軍隊網路,他們很有經驗。」
《刺殺金正恩》是一部虛構的喜劇片,講述了中情局要求一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和其製片人,在他們去朝鮮採訪金正恩時進行刺殺。
極權統治的朝鮮政權異常重視領導人的形象,該片放映遭到朝鮮方面猛烈抨擊,甚至說放映這部電影,就形同宣戰。
朝鮮人權委員會主席李慶馥:「朝鮮人會知道,聯合國已對金正恩提出刑事起訴,當他們看到這部電影,看到外國記者刺殺金正恩,也許會想為甚麼是外國人,可以是身邊的人去刺殺他,而且不要等到明天,是現在就刺殺他。」
面對威脅,索尼決定取消放映影片,但卻也遭到美國各界的批評。
影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我們享受著民主,擁有公民權力和言論自由的生活,享受這樣的文化和美國的生活,當看到這一切受到來自外部的攻擊,看到人們由於懼怕恐嚇而噤聲,即便只是表達不同的意見或者嘲弄一下,這是個悲劇。」
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吉米‧坎摩爾」在推文中表示,索尼的決定,是以「一種非美國式的懦弱讓恐怖行為得逞,樹立了一個可怕的先例。」
美國總統歐巴馬也直截了當對取消電影放映表示反對。
美國總統歐巴馬:「索尼是一家公司,遭受了巨大損失,甚至有對其員工的恐怖威脅,我很同情他們的處境,但我也必須說,他們做了個錯誤的決定。」
面對批評聲浪,索尼最後宣佈在聖誕檔期推出《刺殺金正恩》,並且也在網絡上提供付費收看影片。
一部搞笑喜劇片,演變成美國與朝鮮的外交口水戰,雖然扯出了網絡戰爭的疑慮,但卻也為這部影片,做足了宣傳。
新唐人記者李大宇綜合報導
隨著2015年的鐘聲響起,不平凡的2014年也與我們揮手作別。觀眾朋友,由衷的感謝您們在過去一年裡對新唐人的支持,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心,合家歡樂!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