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玉米葉娃娃 60年代成功行銷歐美

【新唐人2014年12月25日訊】精致的「玉米葉娃娃」,最早盛行於中歐,也是歐美聖誕節的熱門禮品。在60年代,台灣農村就靠著這個手工藝品,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後來隨著塑膠品的普及,這項技藝也逐漸沒落,只能存在於老一輩的記憶裡。我們帶您來到彰化田中,探訪當年的手工藝師傅陳繡琴。

這些服飾華麗多樣,多采多姿的娃娃有看起來像是越南娃娃、泰國娃娃以及應景的聖誕娃娃等等,很難想像大部份材料都是用玉米葉做成的。

60年代美國聖誕節紅極一時的玉米娃娃,就是彰化田中農村的婦女,辛勤趕工完成的。

手工藝術師陳繡琴:「聖誕節這個感覺很有創意很漂亮,都掛在聖誕樹,還做一些小的玉米娃娃像這樣,做這樣很漂亮,後來改(塑膠的)我就不做了,做這個也很辛苦,都是手工做。」

後來因為塑膠工業迅速發展,手工娃娃逐漸沒落,手工藝術師陳繡琴的女兒周沛晴,重拾兒時記憶,研發創新作品,希望將這項工藝技術繼續傳承下去。

手工藝術師周沛晴:「60年代的娃娃,它有那個媽媽的技術,有那個手感的溫度,所以看到這個都會想到媽媽的手藝。現在的娃娃就是傳承媽媽的手藝,然後加上我自己的構想。」

嫁來台灣的何小姐,從網路上得知訊息後,也前來挖寶。

民眾 何小姐:「用在地的那個原材料,就是非常的環保,而且把它設計的非常精美,而且代表各個國家的文化,留下很好的寶藏。」

不起眼的玉米葉創造早期台灣經濟奇蹟,雖然無法回到過去榮景,周沛晴傳承40多年技藝,透過不斷到各地教學,希望將這兼具環保與創意的手工藝,繼續流傳下去。

新唐人亞太電視葉錫鴻、陳映甄台灣彰化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