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 吸引年輕人重識古典音樂

【新唐人2014年12月02日訊】西方古典音樂結構嚴謹,氣勢宏大,讓人身心受益。但是年輕人受流行文化影響,能夠聽懂這一特殊語言的人越來越少。近日,本臺記者採訪了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授戴博拉•布萊德利•克萊默。來聽聽她如何引導學生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

音樂教授戴博拉•克萊默在哥倫比亞大學執教15年。哥大的學生聰明好學,但很少有人具備古典音樂的基礎。她所教授的一門核心課程,24個學生中,過去5年只有1人去現場聽過古典音樂會。

哥倫比亞大學音樂教授戴博拉•克萊默:「音樂這種語言他們已經聽不懂了,也不會用。語言是要教的,就像學外語從語法開始,學音樂也要了解規則。」

真想聽懂這種語音,如何開始呢?克萊默教授建議從簡單入手,先了解各個樂器的特點,再逐步掌握古典音樂的曲式結構。

「從簡單開始,先了解樂器。樂器的音色對作曲者很重要,就像畫家調色板上的顏色。從了解樂器的音色特質開始,熟悉它們,知道雙簧管的聲音是甚麼樣,作曲者為何會選用。在樂隊中,英國管為何是重要的,例如在德沃夏克的交響樂中的獨奏等等。然後往下學,接觸長段的音樂。先從短的開始,了解簡單的結構。這樣下來就會有一定成績。我在哥大課堂上已看到進步。學生來的時候一片空白,學期結束時,可以理解交響樂結構、樂器、音樂的織度,整體這些因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緊張的生活、五花八門的誘惑,使人們習慣於取道簡便,很少有主動尋找音樂的行動。通過耳機聽音樂,廉價而不真實。克萊默教授建議,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真實的聲音,去聽現場。

她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看到,若要學生理解音樂,音樂家所處時代的特點、他們的經歷會很有幫助。

「到學期結束大部分學生喜歡上貝多芬,很多人把他列為最喜愛的作曲家。不絕對啦,但他的故事對他們有影響。學生從中認識了人生。想到了自己,如果不是與自己直接的關聯,可能想到家人。也許看到希望,要戰勝心中的惡念。而這些是通過音樂聯繫在一起,力量很大。」

生活中,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會尋求不同的音樂。作為鋼琴教授,克萊默喜歡的音樂更是包羅萬象,但她透露,每天離不開的是巴赫。

「我每天從巴赫音樂中獲得無窮喜悅。以演奏巴赫開始一天,晚上也在巴赫音樂中結束。從記事起就這樣了。」

「如果你了解他那個時代、他的信仰、他對信仰的忠誠,還有他那個時代的文化生活,進入他的世界,就能以你這個現代人的思想,去體會他的古老作品吧。需要透過現代世界的紛擾,現代的樂器去體會。」

師從俄國鋼琴流派,克萊默教授回憶,自己老師當年的方法,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藝術形式體驗滋味:「去博物館看畫吧,不用練琴了。在博物館待上一整天。」「讀完這本書了嗎?寫的甚麼?」「愛的故事。」「哦,好,那開始彈這段奏鳴曲吧。」

這多多少少也影響了她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開闊思路,了解不同元素在生活中的平衡。

「平衡的膳食包含各種營養是不是?不一定在一個菜中,但是在一餐中。音樂也是如此。我們需要體會不同的味道,儘可能多的體會。」

「我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讓學生打開他的聲音世界,看到不和諧也有其作用。開始悽苦,轉而為甜。也許苦澀要持續一陣,這樣的音樂表達會讓人從新思考甜與苦的對立存在。」

好的音樂,五味和諧,幫助人們變得豁達,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體會音樂與生活的奧妙。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