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三桶油」靠什麼牟取巨額暴利?

根據國資委網站的最新消息,2013年度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4.2萬億元,同比增長8.4%;上交稅費總額2萬億元,同比增長5.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3萬億元,同比增長3.8%。儘管利潤總額非常龐大,但是,央企絕大多數的利潤都來自幾家資源壟斷型企業。中國石化聯合會近期公佈的資料表明,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業主營收入預計約為13.3萬億元,同比增長9.2%;利潤總額約8900億元,同比增長8.8%。其中,2013年「三桶油」的營業額約占國資委所管理央企的55%,利潤更是占70%。

壟斷企業除了漲價還是漲價,以至於中國的汽油價格遠超過美國,當這類壟斷企業躋身世界100強前列時,國人是唯一的買單者和受害者。如今大凡涉及民生的領域,都被央企所壟斷,這種利用行政權力人為阻止競爭對手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行為,是真正危害社會的壟斷行為,也是最需要嚴肅查處的物件。

留德博士楊佩昌先生曾撰文指出:德國製造業乃至出口之所以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就在於德國沒有一家壟斷國企,私企占了全部企業的95%以上,只有極少提供不盈利公共服務的企業是國企在做,而天下國企一家親:只要沒有壟斷資源,包括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的壟斷優勢,國企就沒有任何競爭力。

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在中國賺錢最多的這些涉及民生的壟斷企業,揮金如土的也是這些壟斷企業,在北京二環三環乃至長安街上的黃金地段,放眼望去,一幢幢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幾乎全被這些壟斷企業所囊括。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孫曉文曾坦言:中國國企佔有絕對的壟斷資源優勢,包括資金、稅收、人才、技術和市場等等,而對GDP的貢獻率不足30%,解決了不到20%的就業,每年拿走的收入卻占了全社會分配收入的60%以上。這些資料或許只是一個初略的判斷,真實的資料外界無從得知。而國企的利潤90%以上都來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聯通、中移動、中電信等特大型壟斷企業,卻是不爭的事實。

國企對民生的壟斷由來已久,這些壟斷企業靠行政優勢和壟斷優勢,佔據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但在管理模式上仍然是官僚作派,除了靠漲價靠政策因素掠奪國民獲取暴利之外,對國家和國民的貢獻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從上個世紀利改稅特別是所得稅所有企業一律平等以後,國企就將巨額利潤占為己有,成為內部分肥的私田,上百萬億元的國有資產早已變成少數人任意揮霍斂財的工具。國企的高管們均享有罕見的高工資、高獎金和高福利,以2012年為例,113家央企及其上市公司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1.1萬元,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4.7萬元,全國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是2.9萬元。壟斷央企不僅加劇了全社會的收入分配差距,其財大氣粗的資本擴張方式,也徹底擠壓了民企的生存發展空間。

當年中石化原總經理陳同海案發後,人們驚訝地發現其職務消費高達每天4萬!目前很多國企高管的職務消費實際上成了企業對高管的隱形薪酬,既可以規避個人所得稅,同時也可以免於資訊披露。但即使如此,央企國企的招待費和公車消費依然令人不可思議:以A股252家國有背景的上市公司為例,僅2012年年報公開的招待費就達65.25億元;山東省32戶省屬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總額中,近一半為公車費用;華潤集團70家下屬企業超標購車90輛,最高單價超過200萬元。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曾經發佈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如果扣除行政壟斷所致的超額利潤,國企對外宣稱的龐大利潤實際上是虧損。報告指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國企成為打著「為公眾(國家)賺錢」的旗號,運用國有資產為自身牟利的利益集團。課題組負責人、天則所所長盛洪尖銳地指出:所謂「國有企業」早就名實不符。「國有企業已經被內部人控制了,這是我們的一個基本結論。」

報告顯示:與民營企業相比,2001年到2008年間,國企少繳付的利息共計2.85萬億元,土地款3.09萬億元,資源費5000多億元,虧損補貼1198億元。合計起來國企少付的必須成本是6.48萬億元,國企享有的上述特殊待遇,遠大於同期國企帳面累積利潤總額4.92萬億元。

國家有關部門正在開展的反壟斷調查,應該指向這些涉及民生靠國人牟取暴利的壟斷央企,特別是諸如「三桶油」這樣的企業,涉及民生的壟斷企業的利潤都來自對國人的盤剝和壓榨,並不是壟斷企業有什麼創新舉措,壟斷企業靠漲價維持的暴利破壞了市場公平法則,也阻礙了中國經濟的健康成長。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