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2個月有何重大危機?陸媒火速刪除

【新唐人2014年9月3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各大門戶網站爭相轉載了一篇關於荷蘭國際集團新興市場策略師分析中國金融問題的報導,然後又紛紛刪除了該文。這篇報導分析了中國的債務動態的危險狀況,斷言中國很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出現重大信貸危機

今年以來,海外財經媒體或金融專家對中國信貸危機日益深重的警告之聲就不斷出現。

8月28日,「FX168財經網」報導稱,荷蘭國際集團(ING)新興市場策略師Maarten-Jan Bakkum近日在倫敦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債務動態非常危險,目前這種狀況不可持續,只要當局繼續關注其他事情而不啟動去槓桿進程,系統性風險會上升,中國很可能會在未來12個月出現重大金融問題。」

Bakkum指出,可能會出現更多違約,一些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或產能過剩的鋼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能會首當其衝;目前存在很多弱點,而且全部關聯。

Bakkum並預計,中國經濟今年料增長7%-7.5%,明年則可能僅增長6.2%。

此前,《每日經濟》在其8月13日的報導中引述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劉利剛稱,中國7月份信貸增長格外緩慢,這對金融系統來說不是一個好現象。對此中共央行稱之為「正常的季節性波動」,但是劉利剛表示懷疑,他說,「這一解釋很難令人信服」。

劉利剛表示,上一次信貸放緩得如此突然還是金融危機期間的事。可能存在某些未公開的壓力令商業銀行避險情緒急劇上升;這一情況有可能是未披露的影子銀行違約事件所致。

中國大陸《第一財經日報》9月3日則報導稱,「在7月全國信貸數據斷崖式的下跌背景下,市場對於8月信貸的預期似乎並不樂觀。」

報導引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向表示,銀行業由於面臨資產質量壓力及信貸額度受限的問題,局部出現了「懼貸、惜貸」的現象。

據稱,有多名分析師分析說,今年以來,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傳統的信貸投向重點領域產能過剩,符合銀行信貸投放標準的項目難尋,是銀行信貸增速放緩的主因。

近年來,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擔心中國經濟的放緩可能引發債務危機。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影子銀行的放貸規模持續增長導致高風險貸款,增加並推升了房地產價格,從而加劇了中國信貸危機風險。

經濟學家謝國忠曾表示,中國放出的貸款大部分並沒有變成投資,而是流入了資本市場,這可能會影響就業,甚至帶來滯脹。中國的貸款激增正在傷害自己。更為嚴重的是,激增的貸款把中國企業從真正的經營活動中拉偏,並進一步走向資產投機。

還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信貸一再放緩給經濟造成持續負面影響,中共當局可能會投放新一輪貨幣刺激,而這樣做又將使中國陷入高信貸風險的惡性循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