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江湖論劍」金庸「明窗小札1963」登陸中國

【新唐人2014年8月17日訊】 (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8月16日,金庸的「明窗小札1963」一書開始在大陸發行。這部书被譽為金庸在真實世界裏的「江湖論劍」,收錄了金庸1963年後的數年間在專欄發表的193篇社論、時評、漫談等,近千萬字的內容涉及:中國大陸的經濟和社會;香港的中英關於九龍城寨的糾紛;蘇聯社會的專制與強權;中蘇的論戰與歷史紛爭;亞洲各國的外援和內困;東歐的求變和困境;以及共產陣營的分裂和派系等等。「民眾利益高於國家」是貫穿與其書的一個核心價值觀。因此,這部書在中國大陸的發行,成為外界的關注的一個熱點。

據中國大陸媒體報導,金庸的「明窗小札1963」一書發表會,于8月16日下午在廣東省羊城書香節琶洲會展中心舉行。

金庸本名查良鏞,自1950年代起,他以筆名「金庸」創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鹿鼎記》等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而聞名於世。或許正是因為他的武俠小說太過光芒四射,結果黯淡了他的新聞文字。事實上,多年來金庸的武俠小說全球發行總量高達5億冊,但其數十年新聞生涯中近千萬字規模的政論文字,卻一直沒有結集出版過。

兩年前,金庸的秘書李以建先生受年近九十的金庸先生之命,搜集、整理其1960年代撰寫的專欄文章。其中比較重要的是金庸用「徐慧之」為筆名撰寫的「明窗小札」專欄。此專欄從1962年12月開筆,持續到1968年10月,除1967年間中斷幾個月外,幾乎每天一篇。重新收集整理這些文章,讓金庸先生的論政生涯得以清晰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1963年金庸主持的《明報》與《大公報》等香港左派報紙发生了持續數月的論戰。這場圍繞中共研製核武器而爆發的論戰,被形象地概括為「核子與褲子」之爭。當時,金庸在《明報》上撰寫題為《要褲子不要核子》的社評,反對中國在貧窮情況下制造原子彈,而應重視民生,優先發展經濟。這篇捅了馬蜂窩的社評,引來左報的圍攻,但卻意外地成就了《明報》,使其發行量飆升。  

經過一番努力,金庸首部政論文集《明窗小札1963》於今年7月17日在香港書展上首次問世。

「凡是有利於國家和老百姓者,我們讚揚之,有害於國家和老百姓者,我們反對之。如果國家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發生矛盾之時,我們以老百姓為重。」在香港書展推出的《明窗小札1963》上如是寫道。

據博主「白馬嘯西風」當時發表博客表示,「金迷」皆知,金庸用過「姚馥蘭」、「林歡」及「查理」的筆名,但寫下近兩千篇文章的「徐慧之」卻鮮為人知。因此,可以說「徐慧之」是金庸帶給人們的驚喜。

據介紹,由香港明河社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明窗小札1963》,輯錄了金庸於1963年在專欄中發表的194篇政論文章,分為上下冊。這部篇幅近500頁的書,涉及的內容包括:中國大陸的經濟和社會;香港的中英關於九龍城寨的糾紛;蘇聯社會的專制與強權;中蘇的論戰與歷史紛爭;美國的內政和外交;美蘇的冷戰與對峙;古巴的導彈危機;亞洲各國的外援和內困;越南的動蕩與危機;中印的邊境衝突;西歐國家之間的合縱連橫;東歐的求變和困境;以及共產陣營的分裂和派系,等等。
  
金庸也親自為這本書撰寫了「後記」。在這篇598個字的「後記」中他寫到:「孔子說,『溫故而知新』。讀者們當可發現,所表達的見解和評述,我都儘力保持『明辨是非,客觀中立』的立場,是非未必完全明辨,客觀和中立卻是一貫的,其中的推測與預斷,也幸而沒有重大錯誤。」  
  
金庸所說的這些預斷中,包括大躍進、人民公社及文革初起時,他即撰文質疑,也包括對個人崇拜的批判,對蘇聯模式的警惕,甚至包括林彪剛剛成為「副統帥」時,就預言其結局不妙。至於對生態與環保問題的重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無疑足夠前沿。

李以建曾感慨說:雖然時隔五十年,但金庸筆下的政論短文讀來並不讓人感覺陌生。「金庸秉持『明辨是非,客觀中立』立場,可謂眼觀全球,心懷民眾,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而文風樸實簡潔,觀點鮮明犀利,剖析鞭辟入裡,見解獨特新穎,盡顯一代大師的風範。」

李以建跟隨金庸多年,早年供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曾經擔任《文學評論》的編輯。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