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所謂「遮羞布」原指繫在腰間遮蓋下體的布。這是人類向文明進化的標誌,後來便用以比喻掩飾羞恥的事物。但一個擁有公權力應為民眾服務、應向民眾負責的政府,對其自身的缺失乃至犯下的罪過,也一味加以掩蓋遮羞,那就只能令人十分不齒了。近些年來,中共有一個使用頻率頗高的詞──「反華」,即一塊隨意揮舞又漏洞百出的遮羞布。
一黨獨裁專制,有兩個最大的特點:一是「朕即國家」,未經民眾授權,開口「代表十三億中國人民」,閉口「代表整個中華民族」;二是容不得不同的意見,「黨」的意願、指示便是「真理」,就是法律。由此大陸民眾稍逆「黨意」,便被定為「反黨反人民」的大罪,打成右派或反革命。毛澤東年代這類冤獄多如牛毛遍於國中,現在只不過換成了「煽動顛覆政府」、「尋釁滋事」之類莫須有的罪名而已。對於外人(含港、澳、台胞),這一套自然無法「照抄照搬」,於是當局挖空心思「發明」了一個新詞就叫「反華」。
顧名思義,所謂「反華」,就是對所有的中國人(華人)一律採取敵視的態度,一律採取排斥、驅趕、殺害之類的措施。世界上確實有過這樣的事情發生,如一九六五年至六六年印尼反華、排華事件。當時由於印尼共產黨發動未遂政變失敗,而印尼共黨與中共關係密切,其黨魁艾地被認為是毛澤東在印尼的代理人。政變被粉碎後,於是遷怒當地華人,造成對華人社區大規模的搶劫、燒殺、強姦等行為,並由此結下宿怨。後來又於一九九八年再度爆發大規模的排華、反華暴行。再如二○○九年俄羅斯當局為了打擊華人經濟,發展自己的工商業,在莫斯科將切爾基佐夫斯基市場永久關閉,不分青紅皂白將華商全部加以驅逐,並沒收其資產。這個俄羅斯最大的華商市場已有十幾年的歷史,曾對俄羅斯經濟作出過重大貢獻。而在這次事件中,六萬華商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四百多億元人民幣。這類事件由於明顯帶有種族的傾向,稱其為排華、反華,還比較靠譜,然而北京當局卻往往保持沉默。一九九八年印尼大肆屠殺華人,強姦婦女,中共官方連抗議也未提,大陸官媒一片噤聲。最後多虧了美國,派出軍艦以武力震懾,才壓住了暴徒的兇焰。而俄羅斯大肆驅逐華商,侵吞華商資產,記者在「兩會」上追問李肇星這是否是排華?李肇星竟回答道:「不可一概而論……,俄羅斯也有它的國情」。一副奴才相,被網民痛斥為無恥。可見,真正排華、反華的,有時官方並不在意。
批評中共不是「反華」
官方在意的是對它自身的批評。眾所周知,中共只是中國人中間的一個政治集團,只能代表國民中一部份(而且是一小部份人)的政治與經濟利益。因此對於中共這個政黨的任何批評,根本不存在「反華」的問題。道理很簡單:中共不能代表「華」,更不等於「華」。而某些人恰恰就是別有用心地將「中共」與「中國」(華)加以混淆。只要誰一批評中共,便定你為「反華」。
更應該指出的是,外國朋友對中共的許多批評,不但不是反對、坑害中國百姓,恰恰是為了中國百姓的根本利益著想。例如中共搞一黨獨裁專制,不給民眾真正的民主選舉權利,以至政府官員擁有不受任何監督的絕對權力,從而形成家族世襲,裙帶提攜,賣官鬻職,賄賂公行,強徵地,強折遷,魚肉百姓。犯下此類禍國害民之事,卻不許百姓批評政府,動輒便是什麼「煽動顛覆」、「尋釁滋事」打擊迫害敢於批評政府和官員的人,甚至要求官員公示財產也有「罪」而獲刑。諸如此類,你們在做,地球人在看。尤其在這網絡時代,新聞訊息,一擊傳萬里。把這一切說成是「反華」,完全是指鹿為馬。其實這樣的批評才是愛華之心,護華之舉。
尤其是一九八九年的六•四慘案,鄧小平公然動用軍隊,以衝鋒槍、坦克車鎮壓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與市民,造成震驚世界的大血案。迄今已二十五年,中共高層換了一屆又一屆,卻不能、也不敢對此作出一點正視歷史與自我反思的舉措,更不敢對民眾有個像樣的交代。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在歐、美,在港、台,在中共統治權力鞭長莫及的世界各地,中共怎能禁止別人對此加以議論,怎能禁止別人揭示真相,加以紀念呢?把這一切也說成是「反華」,那就更是荒謬絕倫。
街道命名也叫「反華」外加「坑中國」
前不久美國國會多位議員向華盛頓特區政府建議,將中共駐美大使館前的街道(全街或其中的一段)命名為「劉曉波路」。這件事無論怎麼說,都純屬美國內政。可是中共中央黨報《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卻選在今年六月四日,以通欄大標題《西方反華力量千方百計要坑中國》發表評論文章,將此事說成是「反華」,是要「坑中國」。為什麼將美國的一條街以劉曉波博士命名就會把中國「坑」了,就是在「反華」呢?劉曉波博士與南非的曼德拉、韓國的金大中一樣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用他的名字命名美國的一條街是中國人的驕傲與榮耀!
更有趣的是,若把「反華」這塊遮羞布翻過來,便會發現它的背面還有四個大字:「逢中必反」。這是為港、台人士中不與中共「高度保持一致」的人量身訂制的罪名。不過「逢中」之「中」,是中共,而非中國。其獨裁、專制、倒行逆施開歷史倒車之舉,如不加以反對,那就成了與它同流合污,最終不做它的奴才,便必成其俎上之肉。
所以這塊不管是正面寫著「反華」,還是背面寫著「逢中必反」的遮羞布,從天朝太祖「發明」使用到今天,雖也欺騙過不少善良的人們,但「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魯迅語)今天這塊遮羞布終因其歷經風雨,騙人太多而聲名狼藉破舊不堪,早就該送進歷史博物館裡去了。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將其掃進歷史垃圾堆裡去!
二○一四年六月十六日
文章來源:《爭鳴雜誌》2014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