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BRICS)宣布要成立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這頗像山寨版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共媒體說,布雷頓森林體系要完了,金磚銀行會給布雷頓森林體系以「致命一擊」。還說今年是布雷頓體系建立70周年,在這個二戰後由美國主導的國際金融秩序進入古稀之際,金磚要出手了。
其實,布雷頓森林體系早已結束了,這個體系的原型和最初的協議,也早已不被執行。但是,由布雷頓森林體系衍生出來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實對中國有莫大的幫助,世界銀行的貸款幫助了中國許多道路、橋梁、學校和醫院的建設。如今,當國人還在享用世銀帶來的福祉之際,中共喉舌卻要對幫助過自己的恩人、一個古稀之人以致命一擊!天底下還有這樣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人嗎?!
布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確定,它是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協定。該協定對各國的貨幣兌換、國際收支調節、儲備資產的構成都有相應的規定,並設置了相應的機構。《布雷頓森林協定》的結果,是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讓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和取消外匯管制等。
布雷頓體系實施30年後,歐洲經濟漸復甦,它們認為固定匯率對自己不利,開始大換黃金,導致美國黃金儲備流失和美國聯邦儲備局拒絕向他國的中央銀行出售黃金。再後來,美元與黃金脫鉤,世界各主要貨幣實行浮動匯率,布雷頓體系遂壽終正寢。雖然布雷頓體系崩潰,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仍然繼續運作至今,在國際社會發揮重要作用。
中俄推動的抗美利益聯合體
金磚銀行究竟能怎麼成行,成行之後能走多遠,都是未知數。如果人們看看作為一個國際開發銀行需要的條件和運作的基礎,就會發現金磚集團並不完全具備。再者,說金磚五個新興經濟體對由美國主導的現有秩序不滿,也言過其實。真正不滿的只有中國和俄羅斯。試圖重構二戰以來的國際金融秩序的,也只有中俄兩國。成立金磚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並不標誌著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實體化」,而只是中俄推動的抗美利益聯合體。但這個聯合體既沒有共同的敵人和對手,也沒有長遠的政治和戰略目標。相反,聯合體內部國家之間,尤其是中俄和中印之間,猜忌、懷疑、提防和對抗,都是長久的主題和揮之不去的陰影。
金磚國家的登場,說白了就是俗話裡的「給根桿子往上爬」。十幾年前高盛提出金磚國的概念時,只是一個投資公司內描述一些類似的國家集團的簡單術語,這些國家可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人口、土地、資源、和經濟增長速度。因為這些相似性,對投資公司而言,可採取相似的投資策略,可以一鍋端掉,而不需要一一突破,如此而已。
高盛的「BRIC」或「BRICS」縮寫,原意是指「磚頭四國」或「磚頭五國」,原本沒什麼含金量。中文翻譯時不知什麼人開始貼了金後,許多人就把「磚頭」當「金磚」了。投資商的術語,本來不值一提,除了「金磚五國」,還有「薄荷四國」、「靈貓六國」、「未來七國」、「雄鷹十國」、和「金鑽十一國」等,不一而足。但靈貓和雄鷹,都沒特別沾沾自喜;只有磚頭的頭頭,尤其是中俄領導人,覺得抓住了一個炫耀的機會,就拉大旗做虎皮、把磚頭當金磚了。
滑稽的是,如果說當年金磚國看起來還閃閃發光、金子還有些成色的話,那已經是昨日黃花了。當年它們的經濟還在向上走,但近年來它們卻統統陷入巨大的麻煩:巴西經濟陷入泥潭,俄羅斯經濟已經萎縮,南非經濟不如鄰國尼日利亞,印度經濟面臨瓶頸,而中國經濟和金融則即將進入全面的崩潰。
金磚銀行能走多遠呢?很值得懷疑。五國都不很發達,國情迥異,都有同樣的對資金的需求。它們不像世銀創始國那些歐美富國,有些餘錢,可以用來支付窮國長期開發和發展項目的資金需求。金磚五國在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加起來只有13%,低於美國的15%;五國在IMF的表決權加起來也僅有11%,也低於美國的16%,難怪它們想另立山頭、出來單幹。但印度、巴西、南非其實是被中共和俄羅斯惡意拉下水了,苦頭它們以後會嚐到。
金磚銀行中,中共想要做老大,寧願多出錢當大佬,反正有從中國百姓手裡搜刮的大量外匯。但巴西和印度看透了中共的野心,死活不幹,最後各國平攤、集資1000億美元。新的儲備基金中,中共承諾410億美元,巴、俄、印各承諾180億,南非承諾50億。到了真要動用儲備金的時候,各國的心態才會展現出來。而最早需要使用的,很可能就是中共國自己。
銀行總部設在上海,中印經歷了一場惡鬥。總部雖在上海,但首任行長由印度提名,首任理事會主席由俄羅斯提名,首任董事會主席由巴西提名。試想這個機構會怎麼運作吧!印度裔的行長要做決定時,俄羅斯裔的理事會主席、巴西裔的董事會主席可能都不同意,他們又都被中共安插的特務在其辦公室和住處嚴密監聽。各方僵持不下時,投票時五國都各有20%的權力……與世界銀行受美國主導、IMF由歐洲人領銜不同,金磚銀行的運作注定要效率低下、政治干預連連。
更為滑稽的是,世界銀行由美國牽頭,也用美元作為貨幣單位,各國用美元入股,銀行用美元放貸,美國擔當起了作為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責任。金磚銀行想取而代之呢,就該有推得出的貨幣,但不管是人民幣、盧布、盧比、還是雷亞爾,五國誰也不買誰的帳,無法取得共識。但他們都認美元,所以最後還是用美元入股!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金磚銀行一場,不但不能取代美元體系,還不得不用他們的死對頭、美國發行的美元作為銀行資本和計資單位。既然這樣,這金磚銀行其實不辦也罷,何苦費這麼多麻煩呢?
唐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餞別序》云:「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金磚銀行看來也先天不足、命途多舛。如果五國真懷有世銀成立時的初衷,有多餘的錢可以提供給發展中國家,想大展宏圖、濟世救人,那它們應該不在乎是否自己說了算,或者自己必須參與控制,而應該積薪成火、匯聚資源;五國還真不如向華盛頓申請成為世銀的分行,比如叫「世界銀行金磚分行」,才更名副其實、實至名歸,把路走正了一點兒!
文章來源:《新紀元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