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7月8日訊】(新唐人記者凱欣綜合報導)在安徽蚌埠懷遠縣古城鄉廟荒村,有著上千名村民,他們都姓「鉏」(音同「池」),因傳統漢字被中共簡化後,「鉏」被簡化成了「釒且」。結果電腦打不出該簡化字,近2000村民只能把財產寫到妻子名下。據報導,給他們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
據大陸媒體報導,在該村,妻子掌管家庭財產幾乎成慣例。因電腦打不出簡化的「鉏」字,廟荒村的村民想要用自己姓名存款、買房都無法辦理。已婚男子只好用妻子身分辦理。村民聶女士說,「結婚10多年了,銀行卡上都是我的名字,丈夫一張銀行卡都沒有,錢都是我保管。」
「新買的房子、車子都是用老婆名,財產都歸到老婆名下。 」一位村民說。
為此,被村民日常生活帶來的麻煩不斷,經常遇到難題。因火車票已實行實名制,村民出行只好坐汽車。學生參加高考,准考證還是打不出簡體鉏字。
去年,七八百名村民向當地公安機關聯署,要求將姓改回「鉏」字,雖然獲准,但改回範圍僅限於身分證和戶口本。辦理銀行卡、出行、就學等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翻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小詞典第5版,找到了「釒且」字,音同「舉」,為鋤頭之意,「釒且」作為姓氏時念「chi(第二聲)」。鉏姓聚居地較集中的地方為蚌埠、蒙城、嘉興。根據資料顯示,關於鉏姓的淵源說法較多的為,鉏姓,源於妘姓,出自夏王朝中期有窮鉏氏國著名神箭手羿,又稱「夷羿」。鉏,為古代地名,即玉函山,居於玉函山的羿部落族人,被稱為有窮鉏氏,古時「鉏」與「除」二字通義,因此「有窮鉏氏」又稱「有窮除氏」,后簡稱為單姓鉏氏或除氏,世代相傳至今。
漢字被中共破壞
據報導,在清朝時期對用字做了嚴格的要求,明確規定只能用正體字,違者嚴辦。然而中共1949年竊取中國政權後,破壞著中國傳統文化,把漢字簡化就是其中的一方面。
1952年2月中共成立了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1954年底提出「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並於1955年2月公佈於喉舌報紙上,7月,又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該會於1956年1月28日通過簡化字515字及簡化偏旁54個。
古漢語學者焦國標曾接受《新唐人亞太台》採訪說:「他(中共)大規模的在短短的十幾年,把漢字幾乎都變完了,簡化的不成樣子,這個情況歷史上是沒有的,和漢字本身的脫節, 從文字上﹑從閱讀的時候,實際上它是不和諧的,很大的工程,最後弄的是成為一種混亂,你說雞蛋那個蛋搞成元旦那個旦,它沒有意義了。」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客座教授指出,中國受黨文化的影響,很多的漢字詞彙,已經把過去原始的正統含意給變異了。
章天亮說:「中國人有一種跟神溝通的文化,有很深的中國人的內涵和很高的來源,那麼『天朝』這個詞,就承載了很多這樣的意思,由於中共的網路封鎖,所以大家就想了一些詞彙,去迴避這個封鎖,就把『天朝』變成一個貶抑的詞了,變成形容共產黨了,所以這種變異的話,就比較可怕的。」
章天亮指出,比如偉大,這是一個很好的詞,但是他不斷的用偉大來歌頌共產黨,就把偉大這個詞,賦予了很多黨文化的內涵,就是類似這樣的詞,我覺得是共產黨濫用了中國文化,或者是反著用中國文化,還有什麼叫做和諧,過去孔子講,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在構成天地間的和諧之類,這是和諧的真正含意,現在的和諧變成被抓起來不讓人說話。
學者認為,漢字承載中華千年文化內涵和道德規範,然而簡體字的出現,便破壞了漢字,加上共產黨用中國文化的形式,破壞中國文化的真正內涵,無疑給中華五千載文化劃上一道歷史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