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6月21日訊】(新唐人記者劉旋綜合報導)近日,據巴塞爾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統計了全球經濟風險,尤其是影子銀行資金規模增至數據。德國媒體發表文章稱,71萬億美元的問題,最大風險在中國。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題為「71萬億美元的問題」文章說,據巴塞爾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僅在2011年到2012年期間,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已增至71萬億美元,增幅為8.1%。而10年前,其資金規模才260億美元。
文章指,大的金融投資者、資金管理者、對沖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都加入銀行業務。矛盾的是,正是那些試圖穩定金融市場的法規促進了其發展。新的自有資本規則和法律迫使銀行放棄風險業務,採取更好的防範措施。而銀行退出之處,影子銀行就來填補。
文章援引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指出,如果影子銀行太大或者過於盤枝錯節,那麼就會帶來危險,因其面對的風險無法再被孤立看待。
文章繼續指出,最大的風險因素尤其在中國。按照穆迪的數據,中國的影子銀行資金規模兩年內增加了67%。
《網易財經》報導稱,在中國,「影子銀行」的概念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貸關係和銀行表外業務都屬於『影子銀行』。」這是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展室主任易憲容給出如此定義。按此定義,2011年上半年,中國「影子銀行」的資金規模約有3.6萬億元。據中國銀行業監管機構2013年估計,其規模達到8.2萬億元人民幣(合1.3萬億美元)。
不過許多分析師表示,真實數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估計,中國影子銀行業規模為21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產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稱,中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銀行理財部門中典型的業務和產品,特別是貸款池、委託貸款項目、銀信合作的貸款類理財產品。」
該研究所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微博)認為,中國的「影子銀行」包含兩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銀行業內不受監管的證券化活動,以銀信合作為主要代表,還包括委託貸款、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進行的「儲蓄轉投資」業務;另一部分為不受監管的民間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
據報導,在中國的市場現實中,影子銀行主要涵蓋了兩塊:一塊是商業銀行銷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財產品,以及各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銷售的信貸類產品,比如信託公司銷售的信託產品,另一塊則是以民間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
其中,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的是「銀信合作」,銀信合作的信託方式屬於直接融資,籌資人直接從融資方吸取資金,不會通過銀行系統產生派生存款,這樣就降低了貨幣供應的增速。
同時,銀行通過銀信合作將資本移出表外,「減少」了資本要求,並規避了相應的準備金計提和資本監管要求。另外,信託公司資金大量投向各級政府基建項目,形成集中度風險和政府融資平台違約風險。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前6個月銀信合作產品較2009年前6個月增加2.37萬億元的規模,這使得銀行的信貸規模控制失效,銀行通過銀信合作的創新方式釋放出了大量的資金。儘管2011年銀信合作產品的資金總量在減少,但其仍是「影子銀行」中最大的資金釋放來源。
外界分析稱,這幾年,「影子銀行」讓中國人明白了幾件事:通脹究竟是多少?存款的合理價格究竟是多少?長期以來,中國的真實利率為負,導致了大量爛投資、產能過剩、地產泡沫和環境污染。《網易財經》指,任何資產的市盈率都是市場利率的倒數。注意,不要看官方利率。
而且它還惡化了社會不公,因為窮人無法用低利率從銀行借到錢。「影子銀行」教育了人們:在通脹高企,市場利率遠遠高於官方利率的情況下,股市不可能不跌。
分析指出,「影子銀行」一直在挑戰中共當局:不管理財產品的最終發行者是銀行,還是第三方機構,銀行只要代銷了它,就承擔著法律責任和道義責任。存款保險制度——如果引進的話——應該覆蓋理財產品。即使不覆蓋,銀行也脫不了干係。世界上理財產品千萬種,銀行為什麼選擇了代銷某些產品,而不是其它產品?
「影子銀行」的發展,迫使傳統銀行競爭各方面越來越劇烈。由於中國人沒有平等的「融資權」,它往往是弱勢群體(小企業和低收入消費者)的唯一融資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