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濤:「六四」25周年傳遞出的中國政局信息

因為沒有強大到共同認同的宗教,中國社會建構的遺傳密碼保留在歷史敘事和記憶中。歷史事件,在政局出現重大衝突和轉折關頭之際,有特殊政治動員和形成共識的凝聚力。因此,朝野雙方在政治博弈中,都重視對政治史上重大事件的記憶、闡釋和傳播。在毛後中國政局演變中,毫無疑問,「六四」是最大的政治性事件。從每年各界對「六四」的紀念和討論以及中國政府應對對策,可以分析中國政局的動向。

八九民運和「六四」慘案的政治意義

人們熱議的所謂「六四」其實是兩個事件:一個是一九八九年四月十五日開始到六月三日被鎮壓的起自北京高校發展到全國範圍的民主運動;另一個是六月三日晚三十萬正規軍在北京鎮壓民運的大屠殺。據說,有數千學生和市民死於屠殺。廣義「六四」還包括其後的政治清洗和迫害。

「六四」是毛後中國政治的轉捩點。在毛澤東文革破產後,七十年代末期開始,中國朝野爭論以什麼發展模式替代毛澤東的繼續革命模式。七十年代中期,四人幫代表的激進毛派已經被清洗。七十年代後期,華國鋒代表的溫和毛派即維護毛澤東一切決策的凡是派在與鄧小平和陳雲代表的實踐檢驗真理惟一標準的政爭中出局;擯棄毛澤東的發展模式成為朝野共識。接著,實踐派分化為還原派和改革派。陳雲代表的還原派認為,既然毛澤東錯了,就該回到毛澤東否定的經典共產黨模式去,斯大林模式或某個變種。但鄧小平認為,國際國內條件都變了,特別是中西發展結果比較,應當改革開放舊制度。整個八十年代,共產黨內是還原派和改革派的鬥爭。基本趨勢是改革派佔主導地位,同時,改革派內部也有分化。鄧小平主張威權維穩保政局安定,改革開放促發展。體制外青年人則主張全面改革開放實現民主自由的發展模式。改革派爭論構成八十年代政府與民間之間衝突的主線;基本趨勢是全面改革派主導民間並快速滲透進體制內。

一九八九年民主運動,是學生打先鋒以街頭運動推動執政黨全面改革的一次衝擊。「六四」鎮壓是威權發展派對全面改革派的鎮壓和清洗。「六四」鎮壓和南巡講話之後,鄧小平思想主導中國發展。每年紀念「六四」傳遞出的信息是自由民主派與鄧小平威權發展派的鬥爭的政局。「六四」成為共產黨的死穴,紀念「六四」成為民主派的圖騰。

華人世界「六四」心結二十五年的演變

「六四」鎮壓剛發生,全球聲討譴責。然而,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人們開始分化。由於中共打壓和封鎖資訊,大陸內部主流民意逐漸淡化「六四」。另一方面,新一代不瞭解「六四」,政治冷漠感也使得他們對「六四」沒興趣。大陸內部繼續關注「六四」的人們是一些對中國發展模式狀況關心的人,他們的情緒與海外華人的整體情緒一樣,在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對八九民運以反思為主。許多人認為,「六四」屠殺雖然是悲劇,但維護中國穩定,保障了經濟發展,為改善民生、提升國力創造條件。因此,「六四」令人遺憾但可以接受。還有不少人認為,「六四」鎮壓是必要的,導致流血結局的責任者是八九民運的領導者,他們的過激行動逼得鄧小平為維護穩定和發展不得已的措施。甚至還有人採納中國政府說法,八九民運是一小撮為了個人利益不惜毀滅國家發展前途或者一些幼稚而不可理喻的人,在國際勢力配合下踐踏法制的動亂,「六四」鎮壓是必須的。

「六四」鎮壓後,中共建立了高壓維穩機制,確實提供了經濟發展的政治條件。但高度集權,導致大規模腐敗和濫用暴力,造就權貴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少數權貴壟斷發展的機會和果實,多數百姓承擔發展的代價和苦果。事實教育了人民,共產黨並沒有像允諾的那樣認真解決問題,信訪和行政訴訟還成為權勢者再度欺辱受害者的方式。引發八九民運的所有問題,例如腐敗、貧富不公、道德淪喪、社會治安混亂、經濟缺乏安全、人權等問題,都在惡化。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重新關心一九八九年被鎮壓的民主運動,甚至當年不關心運動的人也對運動表示認同。八九後成長的年輕一代,除了出於年輕人好奇心強烈地關注被中國政府封鎖的真相之外,他們在人生中付出昂貴的教育成本卻沒有發展機會掙得維持體面生活的收入,也開始認同被「六四」屠殺鎮壓的八九民運。

國際社會在八九之後對「六四」態度也經歷一個馬鞍形變化曲線。「六四」剛發生,國際社會制裁中共。隨著中國承諾遵守國際準則並願意為之逐步改革內政,國際社會也逐步解除對中國的制裁。一九九九年炸館事件後,國際社會以為中國青年人政治上認同中共。全面恢復與中共的關係。借助國際市場,中國經濟迅速竄升至世界第二。然而,中共並沒按照承諾根據國際慣例改革內政,而是要挑戰現有國際秩序,修改現行國際規則。國際社會開始重新思考崛起的中共對國際安全的意義。

就在上述國內國際政治背景下,「六四」二十五周年到來了。

二十五周年:天下圍城──重返天安門

早在「六四」二十四周年剛完,「六四」領袖們就發出動員令,「六四」二十五周年之際,天下圍城,重返天安門。二○一三年到二○一四年,海外民主力量在一系列國際事件中,杯葛中共暴政:二○一三年十二月十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儀式上,廖亦武與中國藝術家和作家裸奔抗議中共御用文人;二○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國民主黨美國委員會在紐約年夜水晶球墜落儀式上抨擊致辭的中國政府逮捕並向中國政治犯拜年;二○一四年三月二日,洛杉磯藝術家和中國民主黨人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之際頒發奧斯卡中國人權獎;二○一四年三月,中國民主黨在法拉盛春節遊行時打出標語支持中國民主化。二○一四年一月一日,中國海內外人士接力絕食,表達對中共暴政的抗議。中國大陸內部,知識分子和專業人士也以各種方式紀念「六四」、討論中國問題和出路。

隨著紀念「六四」二十五周年趨於高潮,中共驚恐萬分,以超出應對二○一一年茉莉花革命的嚴厲措施打壓挑戰。在「六四」前大規模抓捕中突破數道底線:六十五歲以上的輕易不抓;專業人士專業討論不抓;家裡聚會不抓。江胡時期僅僅通過警告和阻攔破壞上述活動。

中共的暴政並沒有如願阻止、反而刺激紀念「六四」二十五周年。香港維園燭光超過十八萬人;台灣和澳門也都突破九十年代後期以來的歷史記錄。歐洲和美國的紀念活動比往年更加形式多樣。德國抗議者蘇雨桐、廖天琪和長平進入領事館獻花圈和遞交抗議書;美國民主黨會同訪民、留學生及專業人士包圍紐約中領館迫使其暫停領事業務。在美國,白宮、國會和國務院都高調紀念「六四」二十五周年,帶動西方政府和政要紛紛表態。

「六四」二十五周年紀念活動傳遞出的政治信息是:中共後八九建立的腐敗暴政越來越不得人心,特別是八十後和九十後的年輕人正在成為紀念「六四」、爭取民主自由中國前景的生力軍。

文章來源:《動向》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