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當局簽署協議 雙雙被質疑賣國

【新唐人2014年5月23日訊】(新唐人記者易如、公孫覺採訪報導)5月21日中共當局和俄羅斯當局妥協簽署價值4000億美元天然氣大單。時值雙方均處於國際壓力升級和內部經濟萎靡窘境之際,有分析認為,彼此苟且經濟合作舉措實為政治聯姻表現,對雙方國民並無大益,甚至被質疑有賣國之嫌。

綜合各方報導,21日接近俄羅斯總統訪華尾聲之際,中共當局才與莫斯科就「天然氣協議」達成一致,合同為期30年,總價值為4000億美元。

據稱,為了達成協議雙方做了讓步。俄當局承諾輸往中國的天然氣取消開採稅,中共當局則取消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稅。

據俄新社官網21日報導,瞭解供氣合同簽署條件的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對中共出口天然氣的價格超過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財經網》認為這一數字,與歐洲水平接近,超出中共從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進口天然氣均價200美元150美元,幾乎高出一倍。

而且有消息稱,中共要先按向俄羅斯提供多達250億美元的天然氣預付款,過4到6年後俄羅斯才可向中共提供天然氣。

時事評論員張健接受《新唐人》的採訪表示,在天然氣的問題上,中俄簽訂這樣一個協議,足以證明中俄在經濟利益上和政治利益上互相綁架的這麼樣一個政府,綁架了兩國人民。

張健:「大家已經清楚俄羅斯如果輸出天然氣給中國的話,他們的價格是低於輸出歐盟那些國家的價格。對於這樣一個經濟利益去考慮的話那當然俄羅斯人民會有這樣一個情緒上的反彈,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對於中國人民來說,中國人民同樣享受比較高額的代價來購買從俄羅斯輸出的天然氣。」

張健認為,中共和俄國完全可以用這種對等的貿易協定。他指出,因為通過老百姓的自由選擇的權利來購買你的天然氣。中國大量的外匯都是因為購買俄羅斯的產品。而中國應該立足於自己開發去提供更加廉價有效這種高能源這種產品。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以輸出石油天然氣為一個國家戰略政策來說,中國應該避止在俄羅斯搞這種費時費力低能這樣一個石油管道鋪設。

《世界開始轉向》作者岳川博認為:「中俄天然氣急切間達成合作,一定是一方或雙方均有重大讓步。依據俄羅斯的傳統,讓步最大的一定不是俄羅斯。」

美國之音援引22日一家俄羅斯互聯網報紙消息說,俄方在天然氣合同中獲勝,中共被迫接受了俄羅斯的條件,因為中共同日本、越南等國衝突激化,中共需要俄羅斯的支持。

但俄羅斯公報認為,從政治角度來看俄羅斯取得了勝利,但經濟上俄羅斯並不划算,因為這需要俄羅斯投入大金額的天然氣管道建設,才能履行合同。天然氣開採成本過高使俄羅斯在這個項目上無法盈利。

莫斯科一家智庫的能源分析師說,建設管道和其他基礎設施預計將花費700億美元,陷入困境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無法獨自承受,俄羅斯期待中共分擔部份賬單。

能源學者卡爾切姆金分析說,合同的唯一獲利者是俄方境內天然氣管道建設的分包商。而天然氣管道建設的分包商都是普京的親信,比如受西方制裁的羅滕貝爾格兄弟等。

曾擔任過俄羅斯能源部長和政府副總理、目前是普京反對派的尼緬佐夫認為,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造價要比歐洲高出數倍。他認為,這個天然氣合同不但使俄羅斯虧損,更是在掠奪國家。

無獨有偶,香港《南華早報》分析中共也有賣國之嫌。報導說: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與美歐劍拔弩張,勢同水火;而中共與美日在東海針鋒相對,也陣線分明。從中共的角度看,向敵人的敵人送錢,也許自以為是政治智慧,但問題是長此以往,即使將中華民族的家底全部送光,最後還是要流血流淚。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時政評論員陳破空撰文評論說,俄國遭到了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制裁,才不得不向中國市場突圍。而歷史上飽受俄國侵略、欺凌的中國,今天扮演的,不過就是一個再度引狼入室的可悲角色。中共僅僅因為要堅守一黨專政,非要走上親俄反美的不歸路,短期來看,或有利於中共獨裁統治,長遠而言,卻損害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張健表示,中俄兩國民眾質疑自己的獨裁統治者賣國的認識是正確的。中俄當局爲了自己的統治,在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上勉強粘合在一起,對本國的民主和自由發展沒有好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