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距離:從馬英九辦公室到雲南上訪者

對面那灣淺淺的海峽是否還能勾引國人強烈的收回欲望?現在這個命題大約在大多數的腦海中都已經淡化,那麼淡化以後的國人會以怎樣的態度審視臺灣呢?我想大多是報以看笑話的態度,看臺灣怎樣拿下曾經的陳總統,看臺灣的馬總統又是如何面對臺灣公民的百般刁難而滿頭汗水,而央視前段時間更是全方位、立體化對臺灣民眾用貨車撞馬英九辦公室進行了報導。那麼對於臺灣官不聊生,民眾「刁蠻難纏」的社會現狀放在當下的大陸又能引起怎樣的思索呢?不妨探討一番文字吧!

每晚7點到7:30,一個被我從小就忽視,而今已經徹底遺忘的時間段,央視還在堅持著多年的習慣,雖然我並沒有看到當時央視在聯播中如何展示臺灣人撞馬英九辦公室的野蠻現場,也無從得知是如何嘲諷馬英九的軟弱,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對於央視的態度,這麼多年了也無非是領導很忙,國人很幸福,外國很亂(包括臺灣)。當然相信還有不少人會相信央視虛構出來的夢想國度,畢竟這麼多年習慣了在宣傳中邁在通向奴役的道路。

該事件發生在2014年1月25日,該事件也被臺灣媒體定性為馬辦遭衝撞史上最為嚴重事件。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在2006年、2007年、2008年、2011年均發生過馬辦遭衝撞事件,但這四起事件都因各種原因未撞入馬辦,其中的原因也很奇葩,有因醉酒駕駛的,有因心情不好的,有因疲勞駕駛的……從這些事件上來看,臺灣人確實素質太低下了,難怪我們央視要拿你們當藥引餵大陸人吃藥,你說你開個車都能路過馬英九辦公室,你難道不知道你是多麼的幸福嗎?你們讓我們這的訪民們情何以堪?就你們這樣的素質,衝撞馬英九辦公室的時候為什麼不叫上我們這某些依然叫囂著收復臺灣的國人?

其實馬英九辦公室遭不遭撞並不是重點,有沒有被撞壞也不在關注的重點,重點在於馬英九怎麼看?臺灣政府又怎麼看?我們在央視的螢幕上所能看到的,無非是臺灣民眾撞擊馬英九辦公室,雖然我並沒有看當時它是怎樣報導的。而看了央視呈現的畫面,我們所能想到的必然是國民黨又開始搜刮臺灣百姓了,咱們這疙瘩那些恨不得解放世界卻只能看抗日劇的人們看過後指不定又要解放臺灣去了,和諧社會老整這些不和諧的因素,央視怎麼就猜不透你呢?你把前因後果講清楚,大家不就不這麼激動了?

那麼馬英九是怎樣看這件事的?馬英九當時說:「甚為台當局要思考民眾有不滿才會有這樣動作,應要從根本面去檢討如何減少不滿,降低這類衝突。」就馬英九這番話,且不談咱們這的官員會怎樣評價,有些普通老百姓就會大罵馬英九太軟弱,也有網友評論:「人家就是婚姻不幸福,你政府還能管得住人家和老婆吵架?多管閒事。」想想也是,咱們在集體主義中生活了幾十年了,突然讓集體去關注個人的情緒,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習慣了在囚牢裏的人如同籠中鳥,你真的將它釋放出來,它反而倒不適應繼續回到籠子裏,不僅僅因為它遺忘了該如何飛翔,也因為它遺忘了在自由的天空中如何生存下去!

對馬英九童鞋,我一直抱著欣賞與支持的態度,這種欣賞與支持不同於咱們的首席執行者,畢竟吃包子和燴菜並不能解決民眾購買力的繼續下降,畢竟再美的中國夢都不如個人夢來得實際,畢竟貪官被打下的再多也比不上後繼的頻率,我並不質疑首席的能力,但我卻對首席的方向表示質疑,同時即便首席確定了自由的方向,我對母體是否會認同首席的大刀闊斧表示更大的質疑。

有看官估計要問了,為什麼馬上6月了,卻去談1月的事?並且還拿馬英九尋開心?如果真有看官這麼問,算是問到了我的心裏,因為我不知道如果不拿馬來涮涮,我該如何寫這篇文字?即便義憤填膺的寫了出來,又能有幾家論壇不封貼?又有幾家博客敢讓它出現?因此,起初我並不打算評雲南12搶擊斃訪民事件,經過一番思索,我著實無法理解馬英九他也是一個中國人,他也是一個首席執行者,為什麼他能想到去體會臺灣公民的所思所想?為什麼他能夠去思考如何降低臺灣公民的不滿?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暴力對待我們的公民?哪怕他們是訪民?我無法去定性訪民是問題人群,也無法去認為臺灣與雲南是兩個世界,雖然現實就是如此。

如果十二槍足以觸目驚心,那麼表彰又該讓我們如何去理解?新聞報導稱上百名目擊群眾聯名稱該男子「沒有危害群眾安全」、「警方公佈的情況不屬實」、「警方不應該在此情況下開槍”……我再次想到了點燃公車的那個人,如同被槍斃的方九書,如果不是被火電公司暴力佔用自家房屋和用地,他又何必去圍堵鎮政府?我們且不談他到底有沒有撞傷無辜群眾,也不提方曾與鎮政府官員談了半個多小時,我們僅僅從他所遇到的不公來說,他是屬於刁民性質嗎?無論是誰徵用土地,哪怕是首席,你也得講道理不是?否則這社會不要提正義這個詞,你讓正義這個詞以後怎麼有臉見人呢?

有目擊群眾質疑:「為什麼要開十二槍?開十二槍為什麼不能打爆車胎而是以人為中心呢?」我想這個問題雖然問的很糾結,但答案應該讓我們更糾結,少一個訪民,官員們可以少很多瑣碎,據說全國對各地市都有訪民最少地區的評選,我也聽聞過因為沒有訪民官員得獎,官場舉杯慶祝的事,或許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就是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吧!畢竟這符合「為人民服務」這幾個假的不能再假的牌坊。

PS:1848年法國大革命發生的很詭異,在一切安好中就轟轟烈烈的爆發了,那是一股民主潮流,也象徵著個人主義制度的完全覺醒,但對於我們來說,從楊朱就已經開始誅心,而今對於早已習慣了的沉默的大多數來說,依然在腦海中流淌著楊朱是個小人的思維,明天還要上班,早已又昏昏沉沉的睡下了。

2014—5—22 落筆於墨辯閣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