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事業的先驅者陳一諮先生去世,按中國時間,是4月15日,與改革派的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的去世,同月同日。辭世之時,兩人也都是73歲多,不到74歲。走過同樣長的生命里程,辭世於同月同日,這是一個歷史的巧合。
這個巧合,讓我聯想到傳說中的三國故事,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立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陳一諮與胡耀邦,雖無結義,但靈魂相通;陳一諮追隨胡耀邦和趙紫陽兩任開明總書記,共襄改革盛舉,矢勤矢忠,肝膽相照。雖事業未竟,但光耀史冊。後來,陳一諮流亡海外,但對胡、趙兩位首長,忠貞不貳。成立「胡趙基金會」,並出版紀念文集,更彰顯陳一諮的忠義之心。
我來到美國的頭幾年,與陳一諮先生有不少交往,和其他朋友一樣,我也尊稱他為「老陳」。我注意到,老陳廚藝非凡,做得一手好菜。每當週圍人發出讚歎時,他總要念叨一句老話:「治大國如烹小鮮。」我心下感嘆,共產黨獨霸江山,四海英雄時運不濟,原本是治大國的棟樑之才,卻只能屈居海外烹小鮮。惜乎?惜哉!
老陳做事認真,比如,很講究文字。有一回,他徵稿紀念胡、趙。我傳給他一稿,他認真校閱,隨後給我打電話,不僅詳細解釋當年(1988年)「價格闖關」的實情,修正了我對趙紫陽的些許誤會;而且,老陳還建議我把文中一句描述鄧小平的句子稍作修改,以顯對稱,我的原句,說鄧小平「夏游北戴河,冬居上海,」經老陳建議,改成了「夏游北戴河,冬眠上海灘。」我自認為自己很講究文字,但常常行文倉促,來不及細酌。老陳這次建議,讓我對他刮目相看,才認識到,老陳更是一位講究文字的前輩,行文不馬虎,頗有大儒士之風。
老陳作風豪邁,聲若洪鐘,與他坐論天下,總能聽到他爽朗的大笑聲。笑聲之餘,我總是聯想到《三國演義》開章的詞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中國人迷信「成者為王敗者寇」的信條,其實,世事如煙,人生如夢,看穿了榮辱興衰,何必執著?成也好,敗也好,大可一笑置之、一笑了之!
人無完人。老陳並非沒有缺點,就像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個人物一樣,個性很強,不免有些自我中心、非我莫屬、甚至可能自以為是,處事難免主觀。老陳做了很多事,有成有敗,成於激情,敗於主觀。老陳有很多朋友,但老陳也開罪了不少朋友。其實,江湖上的恩恩怨怨,只要隔著一段距離來看,也都是過眼云煙,大可一笑置之、一笑了之!
老陳走了,我們的朋友,不管是喜歡他的,還是不太喜歡他的,想必都能以寬厚的心境,憐惜地,看著他遠去的背影,瀟灑,且又蕭索。
老陳酷好飲酒,尤其酷好中國白酒,如二鍋頭之類。與朋友相聚,興之所至,常常痛飲。記得幾年前,他抱病來到紐約,出席一個會議,會後聚餐,我見他又在飲酒,就很擔憂地勸阻他:「喝酒不好,尤其你現在的身體狀況,還是不要再喝了吧!」他卻對我一揚臉說:「沒事。」又補充一句:「醫生都說沒事。」說完這句話,老陳連乾兩杯,還把杯底亮給我看,一付自得的神情。接著,老陳還以他特有的豪邁之氣,大聲說:「人生不能痛飲,那還有什麼意思?」我明白,這句話,是他的人生哲學,於是,只能微笑以對。
老陳走了。他是在奮鬥不息的流亡途中不甘而去的。中道而別,壯志未酬。因為中國當權者毫無自信,故而,我們流亡的旅程尤其漫長。但,我們堅信自己的理想,流亡只是一個過程,只是一個群體的一個過程。就人類而言,自由與人權,終能戰勝獨裁與腐敗。這個真理,無人可以阻擋。
老陳走了。他是在風雨如晦的流亡途中不捨而去的。同是流亡者,追思陳一諮先生
,我想起《三國演義》末篇的詩句,憑詩感懷: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瀟瀟蘆荻秋。」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