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荒謬的GDP全球第一

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4年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中國國內沒有興高采烈,反而引發反思狂潮。

中國近兩年「喜訊」不斷,獨佔世界第一或者世界第二。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2012年,我國貿易總額為38667億美元,小幅超過美國的38628.59億美元,成為世界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1萬億美元,進口額1.95萬億美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資料,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在經歷了三十年不計成本的GDP趕超之後,因為霧霾毒米、收入差距、文化喪失等原因,國人痛切地意識到只追求GDP的片面,只時提出人均GDP全球第一,只會讓人反思背後付出的代價。

中國統計資料品質一直令人擔憂,近十年,地方加總超過國家統計局總數據已成常態。《中國經濟週刊》統計,2003年,地方GDP資料突然超出全國3431億元,此後超出數位加速增長,到2012年,地方GDP總和已超全國5.76萬億元,相當於該年廣東省的資料,達全國GDP的11.1%,2013年超過約2萬億。很少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會把GDP的資料當真,他們清楚這些資料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更要命的,中國的環境污染等成本未計入以生產法計算的GDP之內,推倒的文物建築損失了財富增加了GDP。僅以環保部門公佈的環境成本,就可以看出GDP的品質每況愈下。另據《中國環境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8(公眾版)》,2008年的生態環境退化成本達到12745.7億元,占當年GDP的3.9%;環境治理成本達到5043.1億元,占當年GDP的1.54%。這是自2006年第一次公佈2004年「綠色GDP」結果之後,第二次公佈相關結果。和2004年相比,環境退化成本增長了74.8%,虛擬治理成本增長了75.4%。

此次以購買力平價進行統計,世界銀行在名為《2011國際比較項目發佈匯總結果比較世界各經濟體真實規模》中承認,購買力平價是統計學上的估計,像所有的統計資料一樣,都會受到抽樣誤差、測量誤差和分級誤差的影響。由於用於收集資料和計算購買力平價的過程的複雜性,不可能直接估計出其誤差幅度。用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世界GDP總量達到90.647萬億美元,而用匯率法計算為70.294萬億美元。用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等收入經濟體在全球GDP總量中的占比為48%,而用匯率法計算為32%。購買力平價大幅提高了中等收入國家的GDP地位,全國6個最大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占世界GDP的32.3%,而6個高收入經濟體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占世界GDP的32.9%。

購買力平價反映物質食物更直觀,以巨無霸漢堡指數為例,2008年3月,用12.5元人民幣就可以在中國的麥當勞裏買到一個巨無霸漢堡包,約合1.78美元。而在美國的麥當勞,要買一個相同的巨無霸漢堡包要4美元左右。所以,就這一食品而言,人民幣被低估2.25美元左右,也即56%左右。這一資料顯然是荒謬的,照此邏輯,越是經濟接近崩潰的時候紙幣越有購買力,一塊人民幣可以買10個饅頭,可以娶幾個媳婦回家。數字遊戲不能改變經濟落後的事實。

把這一連串資料與另一些資料作對比。

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顯示,1700年到1820年,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從22.3%增長到32.9%。與此同時,中國人口從占世界總量的22.9%增長到36.6%。《大國的興衰》引用經濟史學者貝羅克的統計,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國搶去。

那個GDP第一的時代是中國不堪回首的時代,沒有一個國人願意把當下時代與清代相提並論。中國基本佔據了農業時代的經濟強國位置,19世紀的GDP世界第一顯示了農業經濟最後的一縷光芒。為了維持農業經濟體制的內在均衡,保護腐敗滯後群體的利益、權威,清王朝扼殺了沿海的出口業,試圖以朝貢體制統領各國,結果無需多說,中國喪失了約12%的國土,王朝被現代工商業國家以戰爭與鴉片的可悲形式攻佔。不可忽視的是,元朝,西方人均GDP一直超越中國,在蕃薯等作用引入後,西方與中國同樣進入了人口爆炸時期。

用GDP忽悠國人的時代基本已經過去,在獲得溫飽之後,他們需要的是長期均衡的發展,是青山綠水,是人的尊嚴。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出來的GDP不過是貼在狂熱分子心上的一劑萬用靈丹而已。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