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陽:也來說說紅朝PX

「廣東茂名擬設立PX項目,當地一些人於3月30日聚集抗議,並於當晚發展成少數人的打砸行為。茂名警方迅速控制了事態,處置過程無人死亡。」——這是《環球時報》的一段文字,寫的很有水準。其一,即使全茂名的民眾都上街抗議,在歷次反PX聚集裏也不能算是多的;其二,過程無人死亡,受傷、致殘、瀕死各類狀況未予統計。

誠如《環球時報》所言,國內反PX抗議已有多起,廈門、大連、什邡、南通、寧波、昆明市民不斷複製對重化工專案的絕殺,並在全國範圍內幾乎固化了「只要老百姓一抗議,當地政府就會停止重化工專案」的循環。只不過這個循環,官員們普遍認為是惡性的,民眾普通認為是良性的。而這個認知的矛盾,自2007年廈門抵制PX項目至今已7年有餘,卻仍被如《環球時報》在內的官媒認為是百姓的不理性、不相信科學,以及地方政府缺乏擔當造成的。

首先說這個科學,筆者認為線民說的很好:「沒人不相信科學,只是很多人不相信‘政府的科學’」。當然,這裏的政府應該是特指的當朝政府。筆者是學理工的,但亦無興趣去翻資料查PX專案是否有害,只是筆者確信沒有哪個官員退休以後會到化工城市定居,更不相信有朝一日《環球時報》會把總部搬去和PX工廠做鄰居。無論站在哪一門科學角度去認證,所謂科學的論證結果都是要有前提、保障而後才會有結論的,脫離客觀環境的科學必定成偽。食用油無害,不能代表地溝油也無害,對我等百姓來講,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科學。而PX專案也好,其他政府專案也罷,公眾是沒有任何義務去自學並精通相關知識的,但政府卻有不可推卸的義務,讓大眾參與立項決策、環保評估和環保監督,並通過公開的交叉辯論普及科學知識。而不是政府根據GDP需求立項以後給公眾一個公告,便要公眾無條件擁護的。

而若說到地方政府擔當,筆者恰恰覺得停止建設PX專案的幾個城市政府,還算有點最底線的擔當。當民眾對政府行為有異議甚至是抗議時,若政府再執意行事,那麼政府究竟是在為人民服務呢?還是利用公眾資源為自身利益服務呢?誠然,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普通民眾限於常識、限於眼界等等,對一些新生事物會有天然的抵觸情緒,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政府的職責、義務、權力又都是什麼呢?是強壓還是引導?自2007年廈門抵制PX專案至今的7年時間裏,從中央到地方,針對PX專案做過多少關於PX專案的真正的科學認證?又出臺了多少相關法律、政策去確保PX專案的環保無害化?即便PX專案在理論上能夠實現無害化,各級政府真的能拿出新聞審核的力度去監管嗎?

獨具中國特色的政府立項方式是,認證過程完全站在純理論的角度去認證一個專案,專案落實以後認證書裏的一切有損收益的條目,便永遠只是留在那裏備查了。不出問題,項目主管、政府官員從項目中實現利益最大化;出了問題,輪到誰坐在專案主管位置上便是誰去頂罪。礦山、煉鋼、造紙、食品、化工,無一不是如此規律,所以民眾才會對政府所謂的「環保認證」不認可、不認同,故而才有人說中國當前的一切問題,最後都會歸結到政府公信力上。

那麼號稱「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為何公信力如此低呢?因為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員們,亦包換如《環球時報》之類的喉舌們,都是把自己當成是民眾的管理者,而非服務者。中國的政府與民眾的關係,仍然被這些人定義為,政府是民眾的衣食父母,政府在養活百姓。所以才會有「各地政府必須為全國的利益有所擔當」這樣的論調出現。那是你的利益、權力所有者的利益、可以肆意揮霍社會資源者的利益,而不是我等百姓的利益。

而說到現代化建設需要化工產業、說到全球範圍化工產品如何緊俏,以西方哪個國家為例也好,不正是說明了化工企業、化工產品,尤其是PX專案建設的成本高昂嗎?而化工產業的成本,最大的不正是在於生產過程的「無公害化」嗎?而「紅朝」的各地官員,敢於挑戰此類尖端產業,不正是因為可以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可以跳過科技含量最複雜、生產成本最高昂的「無公害處理」這一環節嗎?若是同樣高昂的成本,同樣低效率的收益,試問「紅朝」的官員還真的會如此熱衷嗎?

說現如今的百姓談PX色變,還是因為百姓還想在「紅朝」制度下爭取一點自己的生存權。如若哪一天,百姓面對PX而不和你「紅朝」談PX時,那就是要談一談「紅朝是否該存在」的問題了。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