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之殤:10元賣出1000多買回

【新唐人2014年4月3日訊】(新唐人記者柳清綜合報導)中國向全球供應著90%以上的稀土資源,但因為沒有取得稀土定價權,將資源賣成了「白菜價」。1元錢的稀土原料,經過粗加工最多賣10元、20元,到歐美做成產品後,要花1000元才能買回來。

何為稀土?

稀土金屬(或稱稀土元素),並非一般人直覺所想的一種土壤物質,而是元素周期表第Ⅲ族副族元素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這些稀土金屬被廣泛用於國防系統,包括導彈、衛星和雷達等;在民用和商業領域上,例如油電混合車、風力渦輪機、以至電腦硬碟、手機、照相機和省電燈泡等也都需要用到這些元素。

10元賣出1000多買回

五礦集團總裁助理王炯輝此前接受媒體採訪的一席話,道出了稀土產業在深加工領域的短板:1元錢的稀土原料,我們粗加工最多賣10元、20元,到歐美做成產品後,我們就要花1000元才能買回來。

4月2日,內蒙古一家稀土企業高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中國稀土產業的出路不在於稀土整合,而是如何把粗加工變為深加工。」

多位行業人士認爲,,中國的稀土深加工水平良莠不齊,釹鐵硼行業更是不少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在稀土暴利驅動下,原材料初級產品環節不斷擴充,相對的下游應用卻急劇萎縮。

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原材料工業研究所所長袁開洪說,儘管中國稀土永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市場份額不足10%。很多省份,即使沒有資源和核心技術的情況下,仍大量建設釹鐵硼新項目,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同質化惡性競爭現象。

曾有稀土企業人士表示,中國好端端的一些企業都是有分工的,現在每個地方都在圈地,搞稀土園區搞釹鐵硼,一搞搞二十幾萬噸,重複建設這是最大的浪費。

實際上,目前不只是稀土分離環節出現產能過剩,發光材料中也存在大量的產能過剩。其中,2011年稀土發光材料產能在6000噸左右,但僅一年後產能就超過2萬噸,很多新上馬的項目產能均以4000噸起。

企業人士說,中國的稀土產業鏈很短,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鏈條是終端產品,但這些年賣的還是稀土初級產品,反過來還要以成千上萬倍的價格從國外買進深加工成品。

中國稀土資源壟斷的代價

《大紀元》發表署名作者李成俊的文章「中國稀土政策之隱憂」稱,重稀土儲量佔世界70%的中國江西贛州龍南、全南、定南三縣被譽為「重稀土之鄉」。幾十年的無序開採,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質導致河水農田被污染,農田幾乎無法耕種。更可怕的是,稀土開採所採用的「原地浸礦法」最大的瓶頸是無法合理處理被排棄的泥沙和廢水。

《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的稀土礦一半以上屬非法開採,並且大量礦山被黑幫與不肖官員聯合控制賺取暴利,對於區域性環境生態根本是無視於心。

2009年雖然中國列管稀土出口配額,但由於官方與黑道的勾結,據估計中國重稀土外貿出口的一半是非法的。而區域政府也將之視同為一暴利來源,不斷擴充生產導致了浪費性的生產過剩。

李成俊的文章稱,稀土是中國利用自身的生態犧牲為代價所換取的資源壟斷市場,調查中發現中國利用低階的生產技術、犧牲本國環境與人民利益所得到的利益完全不相稱亦無效率外,利用差別取價提升自己的國內競爭力、延攬招商或者提供一切外交政治談判力的手段在人為的獨佔市場中終究沒有辦法維持長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