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跌破紅線 投資人或遭受「無上限槓桿損失」

【新唐人2014年3月21日訊】(新唐人記者公孫覺綜合報導)3月20日,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即期匯價和離岸匯價再度大幅貶值,跌破6.20關卡。外界輿論認為,人民幣一步步下行壓力下,與人民幣相關的金融衍生品巨虧的「紅線」已被觸及,持有者面臨一窩蜂平倉拋售局勢。

3月20日,人民幣在岸即期匯價(CNY)下跌至6.2286兌一美元,跌幅加深至0.55%;離岸匯價(CNH)6.2121,下跌0.31%。

《華爾街日報》援引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分析師Dariusz Kowalczyk報導稱,離岸人民幣跌破6.2,結構性商品投資人將會遭受「無上限的槓桿損失」。

財經媒體MarketWatch也指出,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價6.2是個關鍵門檻,許多結構性外匯商品均定在此價位,一旦人民幣貶破就會觸發保證金追繳。

據摩根士丹利估計,目前離岸投資者僅在金融衍生結構化產品上的損失,可能高達35億美元。

相關資料顯示,港交所在2012年9月17日推出1年期兌美元的離岸人民幣期貨合約;芝加哥交易所(英語:Chicago Mercantile Exchange)亦計劃于同年第四季推出3年期的合約,每張合約規模為10萬美元,此外添加1萬電子微型期貨。

人民幣兌美元自2010年後每年都在升值。2013年5月8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980,較前一交易日繼續大漲103個基點,首次升破6.20關口,創匯改以來新高。由於去年人民幣兌美元還上漲了2.9%,對於許多買家而言,買這種產商品似乎是個合理押注。德意志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估計,自去年以來銀行業共售出3,500億美元這類遠期合約,合約期限12個月至24個月。

據路透報導,去年發展出來的金融衍生商品「目標價可贖回遠期合約」(TRF─target-redemption forwards),在人民幣沒出現大幅走貶情況下能給持有人帶來穩定收入。合約中設有「履約價」和「下檔保護價」。一旦匯價跌至某一水平,投資人就得承受巨大虧損。目前,匯價已經深入這類商品觸發履行權的價格區間。

中共央行本周實施擴大波動幅度后,人民幣四天內跌去1.28%,衝擊到持有數十億美元槓桿押注的離岸市場。其中不少投資人是中資企業,特別是出口貿易商。

摩根士丹利亞洲貨幣及利率主管Geoffrey Kendrick表示:「人民幣持續貶值是無可避免的,如今浮動區間擴大,意味著貶值速度會更快。中國的數據疲軟,加劇了市場對信貸的擔憂。」

在中國經濟疲軟與中國央行干預的雙重壓力下,自本周一擴大波幅後,人民幣加速下跌。有外界分析認為,隨著銀行通過衍生品市場對沖持有商品風險敞口,此舉可能加劇人民幣賣壓,如果持有者一窩蜂平倉,離岸人民幣恐怕會被拋售。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