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小組治國 禍福難料

【新唐人2014年3月21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3月15日再添一個新頭銜——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這使他除擁有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即黨、政、軍三大最高職銜外,還兼任多達七個「領導小組」或「委員會」組長或主席。這種高度集權的「小組治國」的施政模式,在中共政治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發揮著什麼功能,將給中國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期的政經走向帶來怎樣的影響,成為外界關注討論的熱點。

習近平為什麼選擇「小組治國」

3月19日,《美國之音》發表了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撰寫的評論文章《「小組」為何是中共政治的常青樹?》。

文章表示,「小組」政治在中共內部有悠久傳統,以個種名目建立起來的「領導小組」,不但是中共推進工作的重要方式,也是內部事權整合的重要手段。而以習近平主導成立各種小組的密度,以及親任組長之多來看,遠超歷屆中共最高領導,而且習式「小組」的活動的方式也從過去的神秘隱身走向公開。

文章分析稱:「習近平成立各種『小組』並親任組長,並非完全對小組情有獨鍾,實乃時也勢也,不得不如此為之。」

何清漣認為,薄熙來試圖挑戰中共高層內定接班人規則的威脅,與胡錦濤第二任期內「多龍治水」的政治格局所帶來的「主弱臣欺」的弊端,地方政府各行其是,中央部委權力坐大,周永康把持政法委統帥下的國安、武警與警界尾大不掉,凡此種種現象都給習近平帶來強烈危機感,促使習選擇重樹領導人個人權威的策略。

文章寫道:「可以說,小組的密集成立並親任小組長,只是出自危機感與不放心,與外界期盼的『政治體制改革』並無關係。」

何清漣認為,中國(包括中共)的政治文化傳統是崇拜強人政治,而這種個人專斷型的政治弱點是「領導者個人能力與見識決定了其施政高度」。

「小組治國」模式禍福難料?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智囊吳稼祥曾在《泡麵傳奇:中國當代政壇的生死對決》一文中,描述了1987年趙紫陽撤銷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得罪一大幫保守派大將,最終在89年被群起而攻之的歷史。他分析說,這個深刻教訓應該已被汲取。「已有的權力結構,是『存量政治』,不能輕舉妄動,你不知道其中連著誰的筋結著誰的骨,傷筋動骨,必遭報復。」

吳稼祥認為可行辦法是選擇「增量政治」,即不動原來的機構,而新設自己指揮得動的機構,例如領導小組、委員會等,既不會動人家的乳酪,也能遂行自己的施政目標。

顯而易見,習近平的思路與吳稼祥的認識高度一致。

習近平在黨、政、軍權力「一把抓」後,迅速推出了他的「小組治國」施政模式,力推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以及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或主席。

「中央深改組」扮演了超級內閣的角色;「國安委」掌管與國家安全相關一切事務,權力覆蓋全部強力部門;「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小組」由於網路和信息化滲透所有領域,權威性無所不在;而「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壟斷軍方一切權力。

無須諱言,這一系列的「小組」事實上集成了當前中共國政治運作的最高權力機構。

那麼,習氏「小組治國」將給中國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期的政經走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泰國《世界日報》3月20日也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表示,「小組治國」對於中國有利有弊。終究福兮禍兮?尚難逆料。

文章分析稱,胡錦濤事情的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已成各種利益集團代表,政治局常委則演變成「割據」格局和分贓政治象徵,習近平若不想重蹈「胡溫時代」空轉十年覆轍,只能通過新設的「小組治國」模式,將權力具體化,讓他擁有最後「拍板權」和「裁決權。

文章寫道:「儘管如此,『小組治國』弊端也顯而易見。正如有識之士指出,眾多疊床架屋的『領導小組』以黨的組織名義存在,勢必干擾常規政府部門履職;或說,正因為常規政府部門喪失管理能力,才須成立這麼多『領導小組』。同時,中共的『領導小組』權責不明,不受法律監督,可能成為強化人治、毋須法律作依據的大怪獸,與中共欲推動的國家治理結構和治理能力以及法治化、現代化潮流背道而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