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自我監督 專制體制下難有效

【新唐人2014年3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顧星音綜合報導)日前中紀委公佈機構改革方案,設立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室,旨在自我監督,防止紀檢內部人員監守自盜。不過《東方日報》的一則報導質疑,這種自己監督自己的做法能有多大效果。

報導指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曾經擔任中紀委書記、副書記的人眾多,至今還沒有發現一個腐敗分子,但並不代表這些書記、副書記沒有貪污,只是沒人敢查他們。結合古今中外的案例不難發現,自我監督其實就是自我包庇。

習近平曾在上任後多次強調「亡黨」危機,因此高調反腐肅貪,並授予王岐山統領的中紀委凌駕於其他部門之上的特權,這些動作得到不少民意的支持。但權力的膨脹,是否會讓中紀委步上政法委的後塵?這在目前仍是一個大懸念。

《東方日報》的這則報導稱,在周永康一手操持下,政法系統打著維穩的旗號,不斷擴大公安、政法等機構的權力,對下鎮壓正當的維權運動,對上監控百官,甚至連政治局高官亦被跟踪調查。現在政法系統被限權改革,紀檢系統卻在擴權增人,或許過不了多久,中紀委便會變成另一個政法委。

另一方面,貪腐官員被查處後鋃鐺入獄,從此受盡苦難,在監獄中悔憾終身這種「童話式」的結局,即使在民眾知情權極低的中國也很少有人相信。通過媒體報導、網友揭發等各種信息來源顯示,大多數官員在入獄後用不上幾年便能「保外就醫」,或是假借寫書、搞創作來不斷減短刑期,幾年後出獄更是樂得「自在逍遙」。隨著這種人群數量的增加,各界也開始越來越關注污吏們入獄後的情況。但是,大多數人仍忽略了另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去年一年中,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中國某地官員因貪污等罪名被判刑,同時沒收其個人財產並歸入國庫。在人們為貪官被捕而拍手叫好的同時,往往卻忽略了貪污被繳收的金錢去了哪裡?

國庫」的概念非常籠統,中國至今都無法公示給民眾一套完整詳細的資金分配統計。而中紀委「打虎」行動仍將持續,這些被收繳贓款的最終去向卻成為民眾無法知曉的謎團。

香港《爭鳴》雜誌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一黨獨裁的絕對專制,賦予了各級官員絕對的權力,這種無人監督的絕對權力必然造成絕對的腐敗。所以只靠抓幾個貪官,不去動一黨獨裁專制這個腐敗的總根子,就猶如剷草不除根,治病不治本,其結果只能是勞而無功。最後是邊反邊腐,越反越腐——這就是幾十年來存在於中共官場中永恆的怪圈。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