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3月13日訊】「改革開放的成果都到哪裏去了?」這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在今年大陸政協小組討論會上提出的一個問題。
他為什麼會提這個問題呢?據《南方都市報》報導,3月10日,舒紅兵在全國政協無黨派界別小組會上說:
「二十幾天前我回到我老家重慶市榮昌縣遠覺鎮秦古村,非常有感慨。早上6點多,看到沿途三三兩兩的小學生,有的六七歲,有的十來歲,背著書包從田坎走著去上學。我車裏面的妹妹就跟我講,這是兩頭摸黑,早上是摸黑去上學,晚上放學摸著黑回家,從老家到小學要5華里,很多小學生都要往返走十華里山路。」
舒紅兵說,他今年47歲,40年前,他也像這些孩子們一樣,起早貪黑趕山路去學校上學。不同的是,40年後,孩子們上學的條件不僅沒有改善,相反還更加困難,「現在由於撤並村小學,孩子們只能步行更遠的距離,到鎮上的中心小學去上課。」
「40年了,以前我上學走路還少一些,現在他們走的山路比我那時候還多,有的小孩才六七歲,有時候甚至是一個人走路,看著真的很心疼!你自己家的孩子,你捨得讓他摸黑走十里的山路去上學?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來,舒紅兵又談到了農民的醫療問題。他動情地說,「我在我們學校是分管研究生的副校長,我就說我們的博士生為什麼不到村裏去做一個社會調查,寫一篇30年、40年以來的調查,調查這些人是怎麼出生的,怎麼長大的,怎麼上學的,怎麼工作的,怎麼生活的,怎麼病死的,他們就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基本跟30年前、40年前一樣。改革開放的成果都到哪裏去了?我們鄉下90%的農民也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死到醫院裏面,都是死在家裏面,因為家裏負擔不起醫療。」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舒紅兵還談及了一個問題,就是農村的家庭幸福缺失問題。「我一直說,我們村裏面,這幾十年社會變遷對他們的影響,好的壞的影響都有,農村山區的家庭,沒有幾個是完整的。這40年正是中國社會發生變化最大的,但是你回到農村去看,除了大家修起了兩層樓的房子,但是裏面也是空空蕩蕩的,就一個兩層樓的外殼,他們的生活品質———醫療條件、孩子上學沒有真正的轉變,年輕一代都到外面打工,村裏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你說這些家庭幸福在哪些地方?」
其實,「改革開放的成果都到哪裏去了?」並不是一個新問題,許多人早在舒紅兵之前就曾問過,與他們不同的是,舒紅兵的提問直接基於家鄉的現狀——「我們鄉下90%的農民」「基本跟30年前、40年前一樣」,所以更接地氣,也更尖銳。
照官方的宣傳,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的GDP平均年增長接近10%,創造了舉世無雙的「奇跡」。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是否誇大其詞,但在舒紅兵的家鄉,孩子們上學的條件不僅沒有改善,相反還更加困難了;「90%的農民也還是跟以前一樣,沒有死到醫院裏面,都是死在家裏面,因為家裏負擔不起醫療」;「大家修起了兩層樓的房子,但是裏面也是空空蕩蕩的,就一個兩層樓的外殼,」「村裏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顯然,這些農民並沒有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故而舒紅兵才會有「改革開放的成果都到哪裏去了」這一問。
那麼,為什麼「我們鄉下90%的農民」「基本跟30年前、40年前一樣」?為什麼他們沒有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舒紅兵並未分析個中原因。但從他所感歎的「我知道人生下來就是不平等的,難道我們就不能變得平等一點嗎」和所他呼籲的「我希望國家要關注這些底層百姓,政府要下決心縮小貧富差距和收入差距」來看,他的潛臺詞顯然是說,社會不平等、貧富差距懸殊和政府對底層百姓關注不夠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我不知道大陸有多少農村的現狀與舒紅兵的家鄉相似,這需要深入全面的調查才會獲得準確的資料,但根據媒體的報導、網上的資訊和個人的感受,雖然不會是全部,但數目肯定也不會少。舒紅兵的提問再次把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擺到了國人面前,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夢充其量不過就是個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