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民意的選擇 烏克蘭衝突大事記

【新唐人2014年03月04日訊】1991年烏克蘭脫離前蘇聯,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但由於歷史、地理和族裔等原因,至今20多年來,該國東部和西部的民眾卻仍然分別以俄語和烏克蘭語為第一語言,可以說是各說各話。

由此也潛在導致了烏克蘭東西兩地,對於更傾向於西方,還是傾向於俄羅斯,長期存在差異。這次的烏克蘭危機,也可以看作是這一矛盾的集中爆發。下面我們帶大家梳理一下,本次衝突的重大事件。

在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壓力下,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11月21號宣佈,暫停與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定,轉而強化和俄羅斯的關係。當天,烏克蘭爆發首次和平示威。

整個12月,從數千到數十萬人數不等的抗議活動,席捲烏克蘭各地。

亞努科維奇政府錯誤估計了抗議民眾的決心,1月16日,烏克蘭當局通過了嚴厲的反示威法,引發新一輪抗議高潮。

1月28號,烏克蘭總理被迫辭職,限制集會法案隨即被撤銷。

抗議民眾堅決要求亞努科維奇下臺,當局則拒絕讓步。 2月18號,警方開始大舉鎮壓反政府示威民眾。在隨後的血腥72小時中,大約有上百人在衝突中死亡,超過5百人受傷。

烏克蘭局勢一夜之間迎來突變。 2月22日,烏克蘭議會投票解除了亞努科維奇的總統職務,烏克蘭代理內務部長隨即宣佈,對亞努科維奇展開通緝。但是,風波中的烏克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烏克蘭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南部的克里米亞親俄派與支持臨時政府的人士頻頻爆發衝突,2月26號,俄羅斯總統蒲亭下令烏克蘭邊境部隊進入緊急戰備。

3月1號,俄羅斯上議院通過了蒲亭的出兵提案,俄羅斯武裝部隊正式出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

西方社會對此作出強烈反應,3月2號,八國集團中除俄羅斯外的7個國家,一致譴責俄羅斯侵犯烏克蘭主權,並表示將暫停準備原本預訂6月份在索契舉辦的G8峰會。

3月3號,美國總統歐巴馬警告俄羅斯介入烏克蘭局勢「犯下歷史錯誤」,將考慮經濟和外交手段孤立俄羅斯。

根據一個名為「評定」的社會組織調查顯示,49.1%的居民支持加入歐盟,相比之下反對者不到30%。這顯示,傾向於歐盟,在烏克蘭仍是主流民意

面對俄羅斯的強勢干預,烏克蘭未來將走向何方,現在可能已經不僅僅取決於烏克蘭人民的意願,也取決於國際力量的斡旋。外界預計,就在未來的幾天,烏克蘭將迎來未來命運的關鍵轉折點。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