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政局突變 中國現驚人一幕

【新唐人2014年03月02日訊】新聞週刊(412)近日,烏克蘭政局突變,引起全球關注,也牽動著中國民眾的心。2月26號,來自上海、天津、河南等地的訪民,在北京南站附近打出「向勇敢的烏克蘭人民學習」、「烏克蘭人自由了,中國人還要等多久?」等橫幅,向中共喊話。

近日,烏克蘭民眾走上街頭反抗暴政要求真正的自由民主,經過連續的抗爭最後贏得勝利,烏克蘭總統出逃,一些高官面臨臨時政府和民眾的清算。烏克蘭一夜變天,也觸動了中國訪民,有大陸民眾紛紛表示,獨裁無涯,解體中共才是岸。

2月26號下午,來自上海、天津、河南等地的訪民在北京南站附近拉橫幅,其中,「向勇敢的烏克蘭人民學習」的標語特別顯眼。

同日,上海訪民也在上海市政府200號打出「害群之馬必須清除」等標語,向中共喊話。

上海訪民顧國平:「人很多,因為周圍的人很多,有的人他們都穿著狀衣,上面寫著打倒共匪!呼喊要民主,要自由,我聽到有人說烏克蘭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覺得很悲慘的,中國我們特色的維權之路,處境非常的悲慘,所以就發出這樣一個呼籲,引起全社會,引起世界、包括聯合國也好,西方的國家也好,關注中國的人權。」

此外,烏克蘭反政府的抗議民眾,呼籲烏克蘭徹底「取締共產黨」,並指控共產黨是「犯罪組織」。有抗議民眾抓到開槍的兇手後,把他按倒跪地,命令他對死難者懺悔謝罪。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表示,對屠殺者要嚴懲。

旅美政論家伍凡:「從共產專制國家裏退黨、和獨裁者決裂、分裂,這個現象已經很多年了,不是現在開始。從蘇聯瓦解時候,我親眼看到那些蘇聯共產黨退黨、高級官員退黨啊!所以退黨是推動這場運動能夠獲勝的因素之一。現在烏克蘭已經走到一箇舊的政權快垮臺了,新的政權還沒有建立,新的政權應該在清除了共產黨和地區黨之後,我看才比較好的建立。」

與此同時,烏克蘭各地大批列寧雕像被民眾推倒,僅在烏克蘭東部的波爾塔瓦州,今年2月就有4座列寧雕像被毀。

時事評論家橫河:「從歷史上看的話,烏克蘭跟俄羅斯的關係曾經是一個佔領和被佔領的關係,就是俄羅斯當時把很多國家都包羅進蘇聯,都變成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在1930年代初的時候,遭受過一次最大的飢荒,它遭受過幾次飢荒,烏克蘭是被認為是歐洲的麵包籃,大飢荒使得烏克蘭餓死了很多人,估計是在幾百萬人到上千萬人之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創傷。」

橫河表示,在這之前的合作化運動,當中實際上是消滅了烏克蘭的地主階層,也就是說農業的菁英階層被他們消滅了。另外在鎮反的過程當中,烏克蘭的知識階層也受到了致命打擊。

橫河:「因此烏克蘭人在這次為甚麼要針對列寧像,實際上列寧他是一個共產主義者的像徵,而不僅僅是、甚至都不能說是俄羅斯的像徵,因為事實上在俄羅斯也有人提出來要把列寧像移出紅場。」
而後,幾天前還在參與鎮壓示威民眾的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以及大批軍警人員,紛紛主動與示威者接觸,表示不再支持亞努科維奇,而是同人民站在一起。一時間,亞努科維奇眾叛親離,反政府示威力量獲得了階段性勝利。

烏克蘭的反政府示威活動始於去年11月,緣起於亞努科維奇決定疏歐親俄,又頒布了禁止集會示威的政令,引發了反對派群眾的不滿,導致抗議活動迅速蔓延全國。

在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下,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終於願意退讓一步,2月21號和反對派領袖簽署和平協議,承諾重新組織聯合政府,提前舉行大選。

隨後,22號,烏克蘭局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國會表決通過,罷黜了總統亞努科維奇,並將提前舉行總統大選。國會還通過決議,釋放前總理季莫申科。

烏克蘭反對派領袖季莫申科被正式釋放。季莫申科在獨立廣場向示威者發表講話,她呼籲懲罰導致示威者死亡的有關人員。呼籲反政府人士繼續進行反對亞努科維奇的行動。她表示,人民一定要戰鬥到底,應該得到一個新的國家,別讓別人創建一個人民不想看到的國家。

24號,烏克蘭臨時政府簽發逮捕令,以「屠殺罪」通緝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在民間,烏克蘭民眾把混進抗議人群中打、砸、搶、燒的便衣軍人,抓起來示眾。

台灣《太陽報》發表評論文章說,烏克蘭軍人在關鍵時刻不聽指揮,主要是受來自美國方面的強大壓力。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得知亞努科維奇的清場命令之後,第一時間警告烏克蘭軍隊不得介入,否則美國將定點制裁那些動用武力者,「追究責任」。

文章說,美國「追究責任」的手段,是用各種手段凍結烏軍高官中的裸官在西方國家的資產,以及滋擾他們移民海外的家屬。評論分析,歐巴馬的一紙聲明,瓦解了亞努科維奇的軍事統帥權,動搖了烏克蘭政府軍的軍心,相當於直接接管了烏克蘭軍隊。

時事評論員張健:「中共的這些裸官,他們大量家人和親屬移居到海外,他們變成了像美國這樣的西方民主國家,埋在中國的一個定時炸彈,是今後這樣一個革命的帶路黨,有可能他們會調轉槍口,他們會推翻中共埋葬中共。因為他們自己的財產,身家性命,這種不乾淨的東西,已經在民主自由的國家中,法治社會的掌控之下,他們可能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會群起而反共。」

新唐人新聞週刊專題組採訪報導

記者/常春﹔後製/吳慧真﹔旁白/慧月﹔編審/陳曉天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