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愛假哭嬰兒 社交力較強

【新唐人2014年2月3日訊】嬰兒真的有能力作假嗎?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導,日本研究者Hiroko Nakayama對兩個嬰兒做了為期六個月的持續跟蹤,研究表明嬰兒的確會假哭。Hiroko Nakayama對此給出了有說服力的證據。

Nakayama在為期六個月的研究中,每一個月對這兩個寶寶在他們的家中進行60分鐘的攝像。然後,兩個研究者會對影像進行編碼,他們把影像分為一個個5秒的片段。對於在研究開始時7個月大的寶寶R有68次哭鬧被記錄下來,九個月的大寶寶M有34次哭鬧的記錄。

日本研究者分析的著重點在於出現在哭鬧之前和之後的幾秒鐘或者幾分鐘,寶寶流露出來的積極和消極情緒。每次寶寶M的哭鬧之前,他會明顯地流露出不開心和消極的情緒,通過做鬼臉,製造聲音和撅嘴表現出來。

寶寶R在98%的時候,哭鬧之前也表現得不開心,但是,在十一個月的時候,她哭完之後立即表露出積極的情緒(微笑或者大笑),然後,又突然開始大哭。他的媽媽把這個行為稱之為假哭,行為分析似乎也證實了這個說法。「寶寶R好像是在故意用哭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Nakayama說,「然後,在他媽媽朝他走過去後,他立即就笑了。」

可能大家對假哭這個詞存在負面的印像,但是,Nakayama說,其實完全不是這樣。這是在吸引照看者的注意力。這種交流不僅有益於發展寶寶的社交能力,對他們情感的培養也極其重要。會假哭的寶寶往往能夠和他們的照看者在生活中成功地交流。假哭對於他們親密關係的建立有著積極的作用。

這個研究的另外一個觀點是,大部分時候,寶寶的苦惱伴隨著持續的消極情緒。只有在照看這給予他們身體上的接觸他們才會情緒轉好,或者,對於寶寶R,身體的接觸還不夠,還需要眼神的交流。

「兄弟姐妹能夠增進社交能力和他們性格的多樣性。」Nakayama說,「這些環境因素能夠促進嬰兒交流能力的發展。」

由於採用的樣本比較小,以上的觀點還待完善。但是,對於寶寶R,常常哭鬧和假哭的原因在於,他有兩個兄弟姐妹,而寶寶M只有一個。寶寶R可能因此更需要去競爭以求得母親的注意。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