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與羅丹齊名的雕塑大師張充仁

【新唐人2013年12月29日訊】一九三四年,一位中國留學生經時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的陸徵祥和魯汶大學戈賽神父介紹,結識了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埃爾熱創作了歐洲家喻戶曉的連環畫《丁丁歷險記》,其中有中國的專集《藍蓮花》。就是他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幫助埃爾熱充當人物原型,成為藍蓮花中一個十一、二歲的穿草綠色中式馬褂和黑色半長褲的小男孩,成為丁丁在中國的朋友,向丁丁講述動人心弦的故事,從此風靡整個歐洲。他就是中國當代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張充仁先生。

少年時代

一九零七年陰曆八月十八日,張充仁生於上海徐家匯。父親張少圃是個木雕藝人,母親則擅長刺繡,是一位刺繡高手。張充仁四歲半時,母親過逝,父親將他送進了土山灣的一個法國傳教士創設的孤兒院。那裡開有工藝廠,教孤兒學習工藝美術,以解決他們成年後的生計問題。

一九一四年,張充仁七歲時,進入上海徐家匯天主教的類思小學就讀,受到田中德校長的鼓勵,對繪畫的訓練和喜好加深,四年級的繪畫成績拿到第一名,獎品是一隻畫箱、一套畫筆、一盒顏料。不想卻有一陣風吹來,把貼在獎品上的「張充仁」名字卡片颳走。撿回來時,看管獎品的同學錯把卡片放到第二名上,結果他只得了一本《中華圖書故事》。後來田校長補贈一套蘭香墨和鉛筆給他。進入高小就讀後,喜愛收集香煙盒的畫片,並開始學習西洋畫,一九二零年高小畢業后,開始學習法文。

一九二一年,張充仁進入愛爾蘭人安敬齋(F.Enry)創辦的土山灣印書館照相製版部學習、工作。利用業餘時間他還跟隨安敬齋學習素描、法文。這為張充仁的藝術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留學時期

一九三一年夏,張充仁得到外太公馬相伯等親友幫助,獲「中比庚子賠款」助學金,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留學。師從巴斯天(Alfred Bastien),在油畫班裡張充仁是巴斯天教授最得意的學生之一。

一九三三年,美術學院學期結束,張充仁獲油畫風景第一名、禽獸解剖第一名、透視學第一名、油畫構圖(人物)第二名、人體解剖第二名、圖案構成第二名,由布魯塞爾市長授獎。四月十五日,鑒於上述成績,當時中國駐比使館為他頒發「三育獎章」。

張充仁本來是學油畫的,為什麼又會成為雕塑家呢?一九三二年,皇家美術學院展覽學生的作品時,比利時著名雕塑家隆波在張充仁的作品前凝視良久,突然對他說:「你學雕塑吧,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雕塑家!」後來,張充仁果然成了雕塑系出類拔萃的學生。他一九三四年畢業時獲得了多項榮譽:人類雕塑第一名,雕塑構圖第一名,布魯塞爾市政府金質獎章,一九三五年,他的畢業作品《漁夫之妻》得到比利時國王獎和市政廳金質獎,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外國獎勵的美術專業留學生。尤其是他獲得了比利時國王阿爾貝獎學金,因此在皇家學院享有一間個人創作室。但是,校方不久對他說,阿爾貝獎學金只能授予本國籍的年輕藝術家,要他設法補救,暗示他加入比利時國籍。他拒絕了。他說:「我是來尋求藝術的,不是來追求金錢的。我是中國人,現在國家有難,我要馬上回去。這份獎學金可讓給第二名。」一九三五年,他周遊英、法、德、奧諸國后回到上海。從這個時候起,他的藝術生命開始隨著中國歷史的變遷而沉浮。

一九三四年,經陸徵祥(時任中國駐比利時大使)和魯汶大學戈賽神父介紹。張充仁結識比利時漫畫家埃爾熱,埃爾熱創作了歐洲家喻戶曉的連環畫《丁丁歷險記》,其中有中國的專集《藍蓮花》。張充仁以滿腔的愛國熱情,幫助埃爾熱充當人物原型,成為藍蓮花中一個十一、二歲的穿草綠色中式馬褂和黑色半長褲的小男孩,成為丁丁在中國的朋友,向丁丁講述動人心弦的故事,從此風靡整個歐洲。張充仁為埃爾熱創作中國題材的故事即《藍蓮花》(《丁丁在中國》)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和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兩人也從此建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當埃爾熱在四十年後與張充仁通信時,仍然這樣寫道:「是你讓我繼馬可•波羅之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藝術和藝術家,我仍然專心於《道德經》和《莊子》,這兩本書也是你向我推薦的。」 

創辦畫室

一九三五年返國后,上海藝文界人士鼓勵他將留學期間作品展出,在馬相伯、蔡元培、徐悲鴻等人的發起下,這個畫展在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三月一日,於法租界法文協會(當時地址為上海環龍路十一號)舉辦,共有馬相伯、蔡元培、徐悲鴻、梅蘭芳等人參觀,總人數達兩萬多人。

畫展過後,張充仁在四月籌建了充仁畫室,位於當時法租界勞神父路六零八號(一九四九年後改為合肥路五九二弄二十五號),一樓為素描班,二樓為水彩班,三樓為雕塑班,每周二和五上課。先後培訓學生三百餘人,其中較著名的有嚴友人、邱瑞敏等,為我國繪畫、雕塑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一九三六年-一九六六年間雖然社會變動,但仍持續開課。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這棟畫室被強佔后才停止。

在一九三零年代至一九四零年代間為許多名流塑像,其中包括他外太公馬相伯,曾為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馮玉祥、司法院長居正、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唐紹儀、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著名國畫畫家齊白石、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當時的《申報》評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的塑像「氣度莊重、儀態瀟洒,頭部額部鎮靜有力與富於變化的長髯明暗相映,可見其藝術技巧之精熟。」戰爭期間張充仁仍持續創作,油畫《流亡》、《惻隱之心》是描繪關於日軍侵略中國的情景。此時期他也在杭州、芝江大學建築系、蘇州美專等地任教,並與比利時籍的神父在南京合辦慈安平民醫院。也譯有藝術書籍。

一九四一年張充仁在上海青年會(今華僑飯店)舉行第二次的「張充仁雕塑繪畫展」,會同學生一起展出。一九四五年對日抗戰結束后,他為上海市建了「勝利紀念像」。蔣介石、齊白石、司徒雷登的塑像也在這幾年完成。

一九五零年代以後,充仁大師年富力強,藝術精湛,閱歷無數,門生遍南北,齊白石曾推為「泥塑之神手」,可是因為政治上有「缺陷」,作品再好,仍然挫折連連。

大師竭盡全力貢獻自己作品,題材也很「進步」。一九四九年初夏,上海剛剛「解放」,他就主動雕塑了一尊《解放》,一位青年男子用力掙脫繩索的樣子,裸體中蘊含著羅丹式的力與美。次年,舉辦「華東農展會」,他又送去了一尊三米多高的雕塑《豐年》,放在入口處。一九無二年,上海市政府籌備在蘇州河口外灘建造人民英雄紀念塔,在全國徵集設計方案,張充仁的作品《無產階級革命創造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名《向共和國致敬》)被評為第一名。張充仁和他的助手王琿、徐寶慶正準備打樣建造,不料有關方面查下來說:「資產階級影響嚴重的張充仁所涉及的圖樣是不妥當的」(《塑人塑己塑春秋》)。

一九六五年,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成立。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八日,文化大革命開始,當月三十一日,上海油畫雕塑創作室的黨支部書記帶領紅衛兵搜查張充仁畫室,指控他宣揚西方資產階級文章,紅衛兵揚言要查禁他的書,並且用刀破壞他的油畫創作或被燒毀,砸毀雕塑。畫室內的錢財也被搶走。畫室遂告關閉。

一九六七年後的張充仁已經六十多歲,被派到五七幹校勞動,一九七一年曾因高血壓病發,一九七二年回家休養,一九七三年又下放青浦任屯村。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一九七七年張充仁獲得平反。

一九八零年代之後

一九八三年,張充仁創作的《聶耳》雕像,又獲得了「第一名」。還是因為有人阻撓,一直沒有建造,十年後才在淮海中路、復興路口豎立起來——難以置信的是,這是大師一生留給上海市民的唯一一座雕塑作品。

一九八五年應法國藝術收藏館之請,張充仁特為自己雕塑了一隻手,與畢加索、羅丹的手,一同為該館永久收藏,全球藝術家獲此殊榮者僅此三人而已。

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長雅克•朗接見了張充仁,當他看到張充仁塑的聶耳像照片,驚嘆作者對音樂的高度理解力,並向他訂購二座雕塑,一座是印象派音樂大師德彪西,另一位是他的好朋友埃爾熱。二年之後張充仁如約完成作品,應邀到法國文化部展出。好評如潮:「簡直難以置信!我們看到了埃爾熱的精神」,「遠比二十法郎鈔票上的德彪西更形神兼備」。

一九八八年文化部長又約請他為共和國的密特朗總統塑一尊青銅胸像並聘請他為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在雕塑胸像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密特朗總統的一隻通靈性的小狗,有一天獨自來到張充仁工作的會客廳,對著雕像撲上去親昵地吠叫起來。總統夫人有一天對張充仁說:「總統的雕像,有點像他的哥哥羅伯特。」是的,張充仁的敏銳找准了密特朗總統家族的特徵。文化部長雅克•朗慧眼識英雄,張充仁寫實主義的深厚功底,形神兼俱的雕像,使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張充仁和布魯塞爾、巴黎的同學、同行重逢后,藉著出國辦個展的機會,他把留存在「充仁畫室」的所有作品,他勤奮創作卻不被重視的傑作,都帶去了巴黎。在巴黎,他更是瘋狂創作,八十高齡,晝夜不息。

張充仁一生堅持將中國的美好展示給西方,一再聲稱自己是「中國雕塑家張充仁」。他的愛國是具體的,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其濃烈的愛國愛鄉之心受世人敬仰。

另:

一幅未曾發表過的油畫《大理花》

一九四四年四月章濟塘的父母結婚,張充仁在他家畫了一幅木板油畫寫生《大理花》,配上華麗的鏡框,作為給他父母的賀禮。

這幅木板油畫在他家客廳掛了幾十年,創作這幅油畫時,張充仁年輕氣盛,技巧嫻熟,筆觸果斷明快,用色濃郁厚實,因為是即興寫生,用筆極具衝動感,一氣呵成,很有青春活力。「文革」中,張充仁以前的作品幾乎蕩然無存,而這幅從未發表過的油畫,是他僅存的四幅油畫作品之一,彌足珍貴。

章濟塘將他的老師張充仁先生這幅從未發表過的作品公之於世,以紀念張充仁先生誕辰一百零五周年。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