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秘密:國家級貧困縣竟是世界第五大長壽鄉

【新唐人2013年11月24日訊】巴馬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瑤族自治縣,國家級貧困縣,世界第五大長壽鄉,每10萬人中擁有30.98位百歲老人。當地人幾無腫瘤,多數老人無疾而終。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媒體報導,這個深藏在廣西如黛群山中的小縣城變得越來越不平靜了。

據大陸媒體報導,許多在醫學上被判死刑的腫瘤患者,朝聖般地集聚于巴馬盤陽河畔的坡月、平安、長壽等村並長住下來。這些並不「盛產」癌症的村落,成了除腫瘤醫院外癌症患者密度最高的地區。另有一些來此養生之群體,他們被統稱為「候鳥人」。

百魔洞裡的水

關於這水,據說,盤陽河發端于鳳山縣,流經巴馬前,5段潛伏于地下溶洞的暗河,經過「五入地下」又「五齣青山」的撞擊,河水成為小分子團水,富含錳、鋅、硒等微量元素,PH值偏鹼性,「包治百病」。

百魔洞距坡月村大約有1公里的路程,儘管下著雨,但在去百魔洞的路上,人和車一直不斷。有的拖著小車,有的提著空桶,朝百魔洞去。從百魔洞回來的人們,則拎著大大小小的盛滿百魔洞神水的瓶子。「候鳥人」則一天兩次,雷打不動。

百魔洞外打水處,有部分養生者現場打水后就立刻飲下,據稱這樣的水是最新鮮、最有活性的,養生效果也是最好的。

百魔洞里流出的、淡綠色的溶岩水,剛開始喝這種水,一般都會拉上幾天肚子,大批患者口口相傳的是,這是在排除體內的毒素。

沿街小攤販賣空礦泉水瓶,小的5元,大的20元。在此定居的上海人何東子感慨,2009年他剛來時,百魔洞是免費的。如今外來投資者承包了百魔洞的經營權,進洞單次收費70元,月卡300元,還要分單、雙日進入……
 
百魔洞的負氧離子

百魔洞,這座雄偉壯觀的石灰岩溶洞,猶如一個龐大的空調,源源不斷地吹出夾雜著巨量負氧離子的冷風。上海人林克用帶來了美國專業儀器用以檢測負氧離子,「山莊的陽台上是4000個到6000個,上海是200個至300個,百魔洞內更高,達3萬個到5萬個。」

百魔洞里,景區管理方豎了一塊電子顯示屏,「百魔洞環境指標實時監控系統」,上面顯示,溫度24.3度,相對濕度84%,負氧離子含量:7.4萬個。

到百魔洞里來的,大致可以分兩類人,一類是臨時來的遊客,匆匆進洞參觀后,便匆匆離去。另一類是到長壽村來長住的養生者。他們經常來洞里的目的,為的是享受這個洞里超高含量的負氧離子。

基於癌細胞怕氧的理論,有癌友嘗試在百魔洞內聲嘶力竭地拖長聲音,再大口吸氣,以訓練肺活量。許多人熱衷在洞內磁療,一躺就是幾小時。

「候鳥人」還發明了「巴馬療法」,有人戴著手套,光著腳,在山坡上如狗般爬行,認為爬行中讓內臟懸空,彼此撫摸,還能從地氣中汲取能量;有人找一棵倒下的樹,每天練走獨木橋,相信意念的集中可驅除病魔……

但其實,原住民很少在那口泉眼打水。百魔洞,以前也只是瑤族鄉親們回家的通道而已。

長壽秘訣

山清水秀 粗茶淡飯

為什麼這樣一個「落後」的村莊卻成了世界第五大長壽鄉?

「火麻茶油將菜炒,素食為主鋅錳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氣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勞動,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樂心清凈……」,這是在巴馬流傳著的一首民謠。

巴馬人的長壽與地理、氣候、環境有密切的關係,也與和諧的環境、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結構有關。

巴馬空氣里的負氧離子很高,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還有全世界最純正、最原始的乳酸菌。

長壽老人們吃著自己種的無污染蔬菜和粗糧,主食是玉米、大米,並配以野菜、紅薯等,只吃少量肉。

一把野菜加入白開水,即成一碗湯。一直以來,因為山多,當地可種植水稻的田很少,懸崖上巴掌大一塊地方都被利用起來種苞谷(玉米);因為大米不夠,只能摻玉米燒粥,一天3頓,頓頓玉米粥;因為買不起豆油,就用一種叫「火麻」的植物來替代;他們長期素食,一年到頭,才殺一頭豬。

用他們的話說,「長壽秘訣」就是簡單的生活。如果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奢望過強,你就是來這裏住上一輩子也難以長壽。

思維淳樸 終身勞作

商人們精細算計著投入、回報、毛利、凈利,巴馬人卻淡然依舊。在坡月村,原住民的身價即便一夜陡增,仍然沿襲著淳樸的思維,生活一如以往。

上海人林克用上個月,他從坡月村趕集回來,搭了當地人一輛助動三輪車。看車夫辛苦,他塞給對方5元錢說「不用找了」,對方卻堅持收費2元,硬退了3元。

唐姥爺去買菜,野菜3元一把,他問人家「5元兩把賣不賣」,對方一點不「通融」,說「不買拉倒」。

為生計,許多五六十歲的老人,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會像一隻老猴般,攀援在懸崖絕壁,背簍里裝滿了豬草或苞谷。

這些老人並不渴望腰纏萬貫,也不需要買房買車才能給自己兒子討媳婦。累了,就在大樹下乘涼,渴了,就喝山泉水。他們的休閑娛樂不需要去專業會所,只藍天白雲下,靜得清休。

長壽鄉還能「長壽」多久?

美國僑報網12日刊載《銅臭味濃,長壽鄉還能「長壽」多久?》指出,當原生態的巴馬走進了新時代的繁榮市場,染上了銅臭味,原生態的環境就遭到破壞,原生態的食物也就越來越少。

這裏山多地少,本地人種的糧食就不夠本地人吃,為了填飽肚子,他們不得在有限的山地里種雜糧充饑。可「候鳥人」增多后,還有多少人能吃上原生態食物?而那些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都在悄然地吞食著那裡的原生態環境。

有句諺語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就只能養這一方的人,如果超負荷,就難以為繼。商人不僅在過度地開發巴馬,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他們還「神化」巴馬,讓更多的人來巴馬消費。殊不知,巴馬的承載量是有限的。

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的巴馬,人滿為患,環境惡化,還能「長壽」多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