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0月19日訊】(新唐人記者唐清清綜合報導)近日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訪泰國期間透露,中國將用高鐵換取泰國的大米和橡膠。從中可見中國自產的大米已經難以應對國內的市場需求。有媒體認為,大米有可能成為奢侈品,並總結了7大特徵。
1、天公不作美,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很高,洪澇災害不斷,已經日益對中國農業生產造成威脅。
2、人禍難以遏制。5月份大米主產區湖南爆發的大米鉻污染問題,已促使越南和泰國出口商提高價格。瑞銀證券甚至指出,大範圍水土污染將長期影響中國食品安全,特別是地方政府有考核GDP的任務,這對食品安全監管構成阻力。
3、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專門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糧食生產用地都在減少。
4、中國人口老齡化社會趨勢正在加快,這意味著農業還要與收入更高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爭奪青壯勞動力。
5、水稻生產越來越多地轉移至更乾旱難以獲得高產的北方地區,而大米產量遭遇高原期表明有助於增產的可行技術革新或許也已達到了極限。雖然「超級稻」可以將產量增加一倍至13.5噸,但多數農民還無法負擔這種雜交水稻的成本。
6、受自然災害影響,全世界糧食生產出現下降的趨勢,連印度這個大米主要生產國最近也開始囤米並減少出口。
7、各國開始購買更多谷糧以保障糧食供應。這些國家包括東盟成員國、中東和非洲國家。 外部供應趨於緊張,而國內需求缺口卻面臨擴大局面,大米必然被遊資賦予更多金融因素,價格曲線將大幅拉升。如果不早做打算,屆時大米已然成為餐桌上的奢侈品。
中國大米產量下降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中國今年大米產量可能下降0.7%,至2.028億噸,這將是2003年以來中國首次出現大米產量低於前一年的情況。並且,國際穀物協會9月份曾表示,預計中國2014年的大米產量為1.41億噸(如果準確,產量將比今年大幅下跌逾30%),而明年大米消費量可能達到1.42億噸,仍有100萬噸的缺口。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費國和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1/4。但分析人士稱,由於更多土地轉為工業用地以及人口持續從農村轉向城市,中國大米生產面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