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小議劉劍梅短文「毛澤東不高興」

【新唐人2013年10月16日訊】最近,在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任教的劉劍梅寫了一篇短文,題目是「毛澤東不高興」。作者感慨道:「中國女性地位比建國初期下降「。

作者說:「毛澤東時代的破四舊太激烈,把傳統中一些有價值的文化也破壞了,這是事實,但同時它也去掉了一些封建糟粕,如迷信、男權的大家長制等,這也是事實。我一直認為20世紀中國革命的最大好處,就是女性解放,女性成了『半邊天』,女人獲得與男人同等的地位與權利,把『三從四德』『三妻四妾』等垃圾剷除了,這對於受了幾千年壓迫的中國女性其實是福音。」

可問題是,今日中國,先前被打倒的傳統封建思想又復活了。在作者看來,「最糟糕的是傳統男權主義的回流」。例如,滿世界的二奶,小三,已經多到令人見怪不怪,還有,女性一過30歲還嫁不出去就被譏諷為「剩女」,等等等等。前後對比如此強烈,倘若毛澤東死後復活,目睹今日中國女性地位之低落,一定會不高興。

劉劍梅說中國革命帶來了女性解放。從上下文看,作者說的中國革命,應該是指共產黨革命。其實,中國的女性解放並不是從共產黨,從毛澤東的破四舊開始的。早在清朝末年就已經開始了,在民國時期更有了顯著的進展。另外,說共產黨革命才帶來了女性解放也是大可商榷的。台灣就是反證。台灣沒經歷過共產黨革命,沒經歷過破四舊運動,可是台灣的女性早已獲得解放,台灣女性的地位遠遠高於今日大陸。去年三八婦女節,馬英九總統發表文章祝賀,其中提到,按照聯合國婦女發展指數和性別權力測度,在全球160多個國家中,台灣位於前列,分別排名第20位和第22位。按照性別平等指數,台灣更是名列第4,僅次於荷蘭丹麥瑞典。

不錯,毛澤東確實大力推行婦女解放,主張男女平等。但是,毛時代的女性解放運動至少有兩大弊端:一是抹煞兩性差異,二是靠專制權力強制實行。

劉劍梅講到電影《李雙雙》,說李雙雙不怕「夫權」,敢於爭取在家庭中和在社會中的平等權利,不愧是社會主義時期女性主義的代表。「有封建男權意識的丈夫喜旺和她『鬥』,故意跑到城裡幹活,想殺一殺她的銳氣。可是,革命時期的婚姻是有黨管著的,喜旺絕對沒有膽量去觸犯『生活作風問題』來報復她」。

我要指出的是,正因為李雙雙的自主性不是靠公平的法律,而是靠黨的意志來保障的,因此一旦黨的意志變了,她的「自主性」也就岌岌可危了。更何況在毛時代,人們的戀愛和婚姻都被黨關著,造成了多少人間悲劇。作者不應該一無所知,怎麼還能對這一套表示肯定呢?

中共建政60餘年,後30年和前30年有很大不同,在不少方面甚至截然相反。於是,有些人在對後30年的某些現實深感不滿的同時,不免對前30年大加讚頌。殊不知後30年出現的種種弊端,恰恰就是前30年做法的物極必反,以及專制權力的翻雲覆雨。正確的態度既不是用後30年批判前30年,更不是用前30年批判後30年,而是對貫穿前後這60年的專制權力進行整體批判。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