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簡介

【新唐人2013年10月15日訊】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今天(14日)揭曉,由美國學者席勒(Robert Shiller)、法瑪(Eugene Fama)與韓森(Lars Peter Hansen)三人共同贏得,原因是他們的研究有助發現市場趨勢。

以下是三位得獎人的簡介,他們分屬兩個不同經濟學派:法瑪與韓森是新古典主義派,席勒則是行為金融學專家。

據中央社報導,●67歲的席勒在今年三位得獎人中知名度最高,常上電視談經濟,目前是耶魯大學經濟與金融學教授,2011年曾獲彭博社(Bloomberg)列為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

他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博士學位後,專注研究金融市場與各種人與大眾在市場上的行為,是行為金融學領域的先驅。

席勒告訴諾貝爾獎網站:「金融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它是人類活動的基礎,而且遵循精確的數學關係,但其中又有不精確的因素,反映了人類的本性。」

他和另一經濟學家凱斯(Karl Csae)研發出凱斯席勒(Case-Shiller)即時房價指數,獲評等業者標準普爾公司(Standard and Poor’s)每月公布。他曾預測2007-2008年將出現次級房貸危機,這套指數支持他的論點,顯示金融業助長了投機炒作的房地產泡沫行情。

●74歲的法瑪大學時原本主修法文,但他在二年級就移情經濟學,就此一頭栽進去,1964年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而且一生都留在芝大。

法瑪獲尊稱為「現代金融學之父」,他的研究在經濟學界和投資界都很出名,也是同行最常引述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研究聚焦於風險與收益的關係,以及投資組合管理的影響。他的著作被列為金融學子必讀教材。

他和同僚佛蘭契(Kenneth French)發展出描述股票收益的模型。他不只是理論家,也是投資顧問公司的董事兼顧問。

法瑪以信念堅定聞名,2010年接受「紐約客」(The New Yorker)雜誌訪問時,大力為自己的主張辯護,認為2008至2009年的金融危機並非肇因次級房貸市場崩盤,也不是市場投機炒作造成泡沫,而是循環現象。

●61歲的韓森1978年得到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1990年起任職芝加哥大學。他精通數學,發展出統計方法驗證資產定價理性理論,獲公認是計量經濟學權威。

身為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他出版了四本著作,其中一本與2011年經濟學獎得主薩金特(Thomas Sargent)合著。

韓森在今年三位得獎人中最少在媒體曝光,知名度也較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