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講師公開信 怒曝大量中國教育界黑幕

【新唐人2013年10月13日訊】(新唐人記者張天宇綜合報導)近日,湖南某大學一位教師,因「堅決抵制」學術界腐敗而拒絕發表論文,被學校轉到圖書館工作,引發網絡熱議,該教師在微博以公開信的形式曝光了大量中國論文的黑幕,得到了眾多網民和教師的支持,認為他「說出了不少老師想說而不敢說的真心話」。

原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楊飛,10月4號發出名為《致工管院的朋友們及湖南大學教研同仁的一封信》的圖文微博稱,自己做了11年的教師,就因為沒有發表論文,就被轉到圖書館做管理員。對此,他大篇幅的解釋了自己沒有發表論文的原因,曝出當前大陸有關學術論文發表、科研項目申報方面的花錢買論文、學術造假和抄襲等種種黑幕,並指出教育部是中國學術腐敗的最大發動機。

以下為楊飛發表的公開信:

楊飛致工管院的朋友們及湖南大學教研同仁的一封信各位朋友和領導:

今年7月,學校通知我不予續聘,原因是過去兩年我沒有完成科研任務:沒有在任何雜誌上發表論文。人事處擬讓我轉任圖書管理員。這是個好事。我喜歡書,也很高興能為喜歡書的大學生們服務。不過,從7月到現在,不斷有同事和朋友詢問我轉崗的原因。此事說來話長,我乾脆利用國慶假期寫點文字解釋一下。

工商管理學院130多位老師,我是唯一被轉崗的。湖南大學兩千多老師,這次轉崗的也只有七人。按某些同事的理解,這是給工商管理學院丟臉了。說實話,湖南大學對講師的科研任務要求很低,兩年發表一篇論文即可,而且對期刊等級沒有要求。理論上說,任何野雞雜誌發表都行。

眾所周知,在二流雜誌上發一篇論文,只要給點錢(版面費),那實在是易如反掌,很多本校學生都幹得比我強。為啥我不去幹?科研不合格意味著飯碗不保,難道我不知道其嚴重性?作為一個10多年來戰鬥在管理學、經濟學和金融學教學第一線的任課老師,這麼簡單的事都幹不來,最後導致下崗,很多同事覺得不可思議。

不瞞你說,我自2002年離開企業界來湖南大學教書,十多年來沒有公開印刷發表過任何科研論文,也沒有申報任何級別的科研專案。說我科研工作不合格,確實名至實歸。但是,不發論文並不說明我沒幹科研。正相反,我在低碳經濟學研究領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數篇論文成果也早已在我自己的網站和微博上公佈。但為啥不申請專案課題,也不去期刊發表?個中緣由,乃是出於我自己的“三個凡是”原則:1.凡是行賄受賄的事,再小也不能幹;2.凡是不屬於自己應得的錢財,一分錢也不能拿;3.凡是沒有流傳價值的東西,再短也不應該印刷出來。

下面分別談談以上三點,並說明一下我多年來從事的“地下”科研工作,最後提幾點對高校科研工作的個人建議,大家砸磚。

先說說1.凡是行賄受賄的事,再小也不能幹。

早在今年3月,學院領導就通知我必須在5月之前發表一篇論文,否則崗位不保。雖然鄙人的兩篇低碳經濟研究論文還待完善,但為了飯碗,我還是聯繫了好幾家雜誌。情況是,每家都說發表沒問題,但都得先交錢(版面費),從一千到數千元不等。因為我要在兩個月之內發表,加急還得另外加錢。最讓我詫異的是,有編輯居然電話暗示要給點個人好處。

千言萬語我可以總結一句話:要發論文,沒錢免談。針對我的批評,有位老師說,你不發表論文已經多年了吧,不知道學術文章現在都是要交錢的嗎?這不是潛規則,這已經是明規則,大家都是這麼幹的。我覺得話不能這麼說,大家都這麼幹不見得就合法。貪污腐敗橫行中國,是不是因為幹的人多了,就合法了?

現在有一件事,不給錢怎麼也辦不成;一旦給錢,達不到要求也能給你辦了。如果這還不算行賄受賄,那我就不知道什麼叫行賄受賄了。而這正是很多學術期刊的辦刊現狀。

我要提醒諸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早在2000年就發佈了《關於禁止收費約稿編印圖書和期刊的通知》,明文規定任何出版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供稿人和單位收取任何費用,一經發現,將嚴肅處理。2002年頒佈的《出版管理條例》,2005年頒佈的《期刊出版管理規定》,都作出了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任何單位都不得“約稿收費”“出賣、出租版面”。

本人堅決支持新聞出版署的規定。作者倒給錢給出版商,這是哪門子邏輯?工管院的老同事都知道,我業餘愛好攝影和寫作。十多年來,我的圖片和文字作品發表了一大堆,從地方報紙、航班雜誌到國家地理,每次都是我坐在家裡收錢。從哪一年起,作者給雜誌社投稿,把自己的勞動成果交出去,還要倒給錢?這明顯違背了著作權法,違背基本的邏輯。事實很明顯:版面費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它是不折不扣的索賄受賄行為。

有編輯朋友曾辯解說學術期刊發行量不夠,學術雜誌社理論上屬於非盈利性機構,不收費無法生存。這毫無道理。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強制收費的非營利性機構。期刊收費,直接證明了其就是盈利性的。非營利性組織只能靠財政撥款以及自願捐款來支持。如果混不下去,乾脆關門好了,改為電子出版不行嗎?不要當了婊子還立牌坊,強制收費還說自己非營利性。再說了,學術期刊也受新聞出版總署管轄,通俗期刊不准收費,學術期刊難道可以例外?

有朋友曾勸我,不就幾千塊錢嗎,吃飯唱歌一晚就沒了,都還不夠你的汽車買個保險,事關飯碗,你就不能變通一下?我實話實說,這二十年來,我沒有妥協的傳統。中華民族傳統古訓有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面對歪風邪氣,每個人都要堅決抵制。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小學老師不是這麼教導大家的嗎?

我要再次明確態度:事無論大小,錢無論多少,凡是行賄受賄,對不起,一分錢也別想從我這裡得到。

我願意再舉個小例子。2004年我在岳陽考駕照,考場三令五申嚴禁收受任何現金或禮品,違者嚴懲。但頭天晚上我們組還是決定湊錢每人買一包藍色軟包芙蓉王,第二天裝在塑膠袋裡帶上考試車,據說這是岳陽考場的潛規則,別的組都買了。大夏天揮汗如雨一起練車一個多月,我真的不想得罪本組朋友們。一包煙70塊錢實在事小,但它違反了我的原則。最後,我是本組考生中唯一一個沒買煙的。

每個人都在抱怨行賄受賄,從駕校、醫院到學校,沒有一個人願意送煙,送紅包,沒有一個人願意交版面費,但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事,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基本沒人敢站出來說不。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大家都這麼幹的,我也是沒辦法”,滿大街都是這樣的託辭,這個社會只會越來越黑。金錢與學術赤裸裸的交易,吞噬了國家財政,加劇了學術腐敗,敗壞了社會風氣。學界目前的情況,和高校的每位師生都脫不了干係。

現在的校園裡,代辦論文的廣告已經氾濫成災,貼在嶽麓山的大樹上,在教員休息室裡,在大學的停車場上,在列印社的門邊,在每個老師的信箱和電子郵箱裡。“版面費”、“加急費”、“增刊費”等等收費名目,使發表學術論文變成了一條黑生產線。這些廣告有少數騙子,但更多的是誠信經營的,有的還只交定金,發表之後再付全款。學校列印室的小妹都很熱心地介紹這些誠信期刊,而且包開發票,要發哪裡發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論文了,呵呵。少數期刊編輯和論文販子掌握了大多數高校師生的命運,這不是個笑話嗎?

根據武漢大學副教授瀋陽的團隊2010年1月的研究結果,我國買賣論文已經形成產業,銷售額達到10億元。這還只是保守估計,有的估計為20到30億元。這絕不是無中生有。有學生畢業後告訴我,很多畢業論文就是在淘寶上買的。我很高興離開教學崗位,原因之一就是終於可以不指導本科畢業論文了。大部分本科畢業論文品質極其低劣,很多就是抄的買的。我呼籲過多次取消本科畢業論文。一個假東西,從學生、教務、系部到學院,大家都玩得那麼high,活生生的皇帝新衣再版。

2.凡是不屬於自己應得的錢財,一分錢也不能拿。

不發表論文可以理解,為什麼我也不申報科研專案?兄弟我一直認為,就人文社科研究來說,重大成果不是靠錢堆出來的,人文社科研究只需要敏銳的觀察與獨立的思考。如果花錢上專案就能搞出重點科研成果,那阿拉伯酋長和山西煤老闆早就是、是全世界最學術的人了。除非需要請人做問卷調查,否則申請了一筆專案經費我也不知道怎麼花。假如搞來幾萬元乃至幾十萬元,最後該如何在財務處報帳?個人開支若以科研經費報銷,此種行為形同偷竊,應為廣大高校師生所不恥。

本人一直獨立從事低碳經濟學研究。幾年來,我沒發現有地方需要花錢。圖書館是免費的,辦公室互聯網是免費的,我的研究資料都來自這兩個地方。沒處花錢,我申報項目幹啥?更正一下,我自己還是花了一點錢的。舉個例子:所有的低碳經濟學研究都有一個重大前提:全球氣候正在變暖。這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但又是最重要的前提,說得不好聽一點,如果氣候變暖被證偽,所有的低碳研究成果立馬變廢紙。本人是氣候學外行,為了快速掌握氣候學知識,讓自己的論文有理有據,我列印裝訂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氣候變化綜合報告》,全文好幾百頁,我一頁一頁仔細讀過並做了眉批。一點列印費,我懶得去麻煩報銷。

不知道諸位注意到了財務處報帳規則的變化沒有?從去年開始,學校財務處規定火車票只有往返的才能報銷,遭致大家一片怨言。財務處也是沒辦法,因為已經堆積了太多子虛烏有的單程車票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單據。兄弟我一直認為,非科研開支以科研經費報銷,這就是偷竊。

一方面財務處的科研賬務一地雞毛,另一方面,我花著自己的時間(和錢)搞研究,此種行為應該算得上科研活雷鋒吧?然而我卻被學校認定為科研不合格,這個邏輯在哪裡?我覺得湖南大學應該推廣科研雷鋒精神,少上專案,給國家節約經費,把經費讓給更需要的同事。大家部知道,高校現在變成了“專案化生存”,直接的經濟利益都在於專案。某院長曾說,現在這麼搶(項目),我們也知道不好,可是如果你不搶,你連吃屎都吃不上熱的!即使不為個人,為了你所在的集體,你也不得不搶,這是一種惡性競爭。關鍵在於如何拿下項目,至於拿下來後怎麼結項,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不願意譴責湖南大學太多。歸根到底,中國的學術腐敗,教育部是最大的發動機。正是它各種各樣的評價體制(和項目審批),一方面導致了權力尋租,一方面導致大多數學者都落入了體制性圈套,為爭奪眼前利益疲於奔命,急功近利,全然不顧個人、學校和學科的長遠發展,乃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凡是沒有流傳價值的東西,再短也不應該印刷出來。

這裡的流傳價值,主要指以下三點:A.經得起時間考驗;B.對學科有重大突破;C.對社會發展(百姓生活)有重大貢獻。

經得起時間考驗意味著幾年,幾十年甚至百年後,你的成果依然被人重視。目前大多數科研成果,別說幾十年,絕大多數論文印出來立馬就沒人看,平均閱讀人數小於7。不要說外人,本校同行都懶得瞟一眼。很多論文是典型的copy and paste,充斥著一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新名詞。在我看來,如果不能用簡明易懂的語言將一個概念解釋清楚,十有八九是自己沒有真正搞懂它,或純屬裝B。

這個社會垃圾資訊已經氾濫成災,作為社會文化先鋒的高校師生,不應再為這座垃圾大廈添磚加瓦。

有朋友在飯局時對我的觀點表示疑問:你怎麼知道某論文某書幾十年之後不會成為經典?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標準在哪裡?Well,未來當然不可知。但是,高校老師乃精英人士,學科精通,某篇論文某本書有幾斤幾兩,自己應該心中有數。

鄙人愚見,目前中國高校科研狀況一地雞毛,以論文和專案數量論英雄。高校科研大躍進已經將中國推上了世界第一論文大國(發表數量)和第一書籍出版大國的位置,但是,中國哪幾個學科達到了世界頂尖水準?我所看到的是抄襲和造假肆虐,槍手和論文販子橫行,從院士評選到講師晉升,都在玩虛的。有學者認為中國學術研究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鄙人相當同意。

我之所以不發表任何不成熟的論文,還出於本人一個嚴重教訓。本人業餘愛好攝影和寫作,2006年我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滇藏星空》在北京出版。當時我挺高興的,但此書今天再看我冷汗直冒,內容及寫作手法都極顯幼稚,恨不得就地銷毀,可是數千本已在讀者手裡和圖書館裡,如何是好?這垃圾現在變成了我自己的一個笑柄。我決定退休之前不再印刷出版任何作品,以免將來再次後悔。

真正的好作品陳年愈久愈顯價值,但凡垃圾,堆積再多也是一灘破爛。請換位思考,作為讀者,你在書店和閱覽室翻閱那一堆堆垃圾時做何感想?各位兄弟姐妹,提筆之前要牢記,浪費讀者的時間等於慢性謀殺。

任何公開印刷發表的東西,須慎之又慎。造紙業是地球上污染最大的行業之一,圖書館裡堆積如山的垃圾論文和書籍是對環境最大的破壞。本人是一個鐵杆環保主義者。

我順便提一下湖南大學一個很不好的傳統:自產教材。這也是學生吐槽最多的。我總是在想,如果每個學科只能選幾本經典教材傳世,有幾本能出自湖南大學?除非確信能勝過公認的經典著作,否則我建議諸位老師不要輕易浪費寶貴的紙張。

我媽媽是中南大學退休教授,教了一輩子高等數學,桃李滿天下。她也編過教材發過文章,但談到對數學的貢獻,她想了半天告訴我,還真沒有。我認為她的教材和論文都是白忙乎,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浪費了寶貴的社會資源。我不想再重複我媽媽的做法。補充一點,不隨便出版並不是說高校教師都不要寫講義。我的《國際金融》講義已長達十萬字,本身就是一本書稿,但目前我並無出版打算。

在目前的科研考核機制下,我其實可以理解諸位老師為啥要奮發寫教材發論文,人都要吃飯不是?不過,錢夠吃夠用就好,作為高校老師,要耐得住一點寂寞和清貧。2002年我離開銀行界來教書,就沒多想過賺錢的事了。我在湖南大學的薪水,連投行同學的零頭都不到。但是,湖南大學給了我豐富的圖書資源和時間,讓我能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工作。

搞學問不是為了發財。淘寶開店,山西挖礦,哪個不比學校來錢快?每年發表一堆沒人理的文章也許會換來一些獎金、職位或教授的頭銜,但幾十年後在學界沒有任何人會記住你的名字。人生短暫,我若如此,到老一定追悔莫及。

人是要有一點理想的。我們需要為什麼樣的人生而奮鬥,這是一個巨大話題,我並不打算在這裡展開。但有一條可以肯定,我不太注重目前立即的利益和好處,我一直強調經得起時間考驗。這就要求我們出版的東西必須是精品,不管是期刊短文還是長書大作。急功近利,快速得來的東西一般都不是啥好東西。現在高校的年度考核,逼得每人每年都要出研究成果,結果無可避免:絕大部分是垃圾。我無論如何也不能這麼幹。

人生成功無否,不是看你得到多少,而是看你貢獻多少。這是我的座右銘,與諸位共勉。我之所以懶得去追逐大家都喜歡的職稱和專案,原因正在於此。現在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我都不那麼在乎。如果在我死後幾十年,上百年,還有人在圖書館找我的著作,那就達到了我人生最大的目標:我總算為社會,為他人有所貢獻。

基於以上“三個凡是”,我11年沒有印刷發表任何論文,也沒有申報任何科研專案。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沒有從事研究工作。下面我簡單介紹鄙人五年來從事的“地下”科研工作情況。

從2008年起,我的研究方向是能源與低碳經濟學。我沒有申請項目,也沒有團隊,本人獨立完成並刊在自己的網站上發表了兩篇論文,《對全球氣候變暖的綜合分析》以及《論一切低碳經濟學都是紙老虎》。

我的基本觀點:目前的主流低碳經濟研究和所謂的綠色能源都是皇帝的新衣,說簡單點,都是蒙錢的主,基本屬於搞詐騙的。(鑒於篇幅,此處不做表述,詳見我論文分析)。

但是,2008年開始,中央和地方政府開始強行推進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產業。我通過自己的論文(及其他方式)表達了強烈質疑。多晶矽的製造正是污染最大的行業之一。拋開環保不談,讓我們只談錢,在實驗室裡都還沒有達到起碼的經濟效益,就開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純屬瞎搞。這種政策的邏輯在哪裡?

再舉個電動汽車的例子,這也正是目前政府強力補貼的產業。表面上看電動車確實夠綠色,但系統地看,從發電量增加的污染,動力電池的製造和回收,如果汽車全變成電動的,我預計將是更大的環境災難。離開了國家的巨額財政補貼,新能源產業一天也活不下去。你可以小範圍短時期大量補貼,但可能長時期大範圍大補貼嗎?這種盲目發展的政策,坑害了國家財政,肥了少數利益相關者。具體是哪些人從中獲得了巨大利益,我在這裡暫不點名。

少數人賺得盆滿缽滿走了,留下一個巨大爛攤子。新能源產業2012年陷入了全面危機。2013年3月,中國太陽能領軍企業無錫尚德宣告破產,71億元的政府指令性銀行貸款直接爛帳。其他大型新能源公司如華銳風電和江西賽維也都陷入了裁員減薪的困境。但各級政府依然在變著法子力挺新能源產業。

各位兄弟姐妹,這裡我願再次強調,以目前的技術水準,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是一個吞噬國家財政和百姓資產的無底洞。

2013年明某天,系裡聚餐歡送一位老師去中科院工作,她正好在中科院從事低碳經濟研究,而且他們研究所有一本相關專業刊物。我問能否把我的論文帶去投稿。溝通了半天,她說:你這種論文是不可能發表的,中央已經決定繼續推進新能源產業,我們中科院只研究如何推進中央的決策。聽到這句話,我只能說,中科院低碳研究已死,有事請燒紙。

中科院這種所謂的研究已經背離了學術爭鳴的基本準則,變成了決策者的馬屁精,上面有什麼祥的政策,馬上就上專案為其歌功頌德。這可以理解,中科院是國家撥款的。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但是,作為知識份子,還是需要有一點骨氣、良心,以及基本的治學素養,不是嗎?

復旦大學的陳尚君老師曾評論現在的各種所謂學術計畫與學術工程:“現在折騰許多的名義,不願意從面上普遍提升教師的薪資,說穿了還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行為。同樣的錢,普賜民爵一級,沒有顯著的效應,必要堆成一個塔尖,讓極少數所謂精英得到,追求轟動效果。其實這正是中國教育或學術腐敗的根本。當代無神仙,大牌拿去還得雇人操刀,最後是集體平庸或造假。”

鄙人愚見,1980年代以來,全世界科學發展已經進入了瓶頸階段,數學、物理和化學界三十多年基本沒有重大突破,經濟學等應用科學相對好一點(如果經濟學可以算作一門科學的話),但發展速度也慢了下來。其他人文學科我就不說了,文學哲學之類的東西,根本不是可以研究出來的,也根本不是花錢上項目就可以搞出成果的。與科學發展逐漸減速相反,全球各國大學的科研要求卻年年在加碼。教師要年年出成果,大學也是年年新排名。這樣一來,大家除了造假,已經別無選擇了。學術造假是世界性問題,只是中國人更加厲害一些。

兄弟我是教金融學的。金融理論說一千道一萬,可以總結五個字:快速錢生錢。從期貨、期權到CDS等高級金融衍生工具,從1980年代到現在,金融業(及其理論)發展速度驚人。但本人的金融學講義認為,這幾十年來金融業的道路是徹底錯誤的。2008年危機以來的情況大家都看到了,本應該説明實體經濟成長的金融業,變成了禍害實體經濟的罪魁禍首。金融業正在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幫助少數人快速致富。

金融業目前這種情況乃是整個社會急功近利的縮影,這是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快點把現金搞到手最重要,坑蒙拐騙在所不惜。理想這兩個字已經是一種奢侈品。“不能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之類的廣告詞比比皆是。個個爭先恐後,唯恐不能快速發財。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潮反映到高校科研工作中,其結果就是一窩蜂的高校科研大躍進。

科學研究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搞的。幹哪一行都需要有點天份才行。鄙人愚見,50%以上的大學老師不具備從事學術研究的基本素質,他們完成教學任務已經很不容易了,還要每年出版論文,除了造假和花錢買,他們還有別的辦法嗎?目前高校強逼人人搞科研,和1958年人人大煉鋼鐵的陣勢差不多,最後一地雞毛,誤國,害人,害己。

有鑑於此,本人有如下幾條建議:

1.應再次重申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定,出版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供稿人收取任何費用。有償發表文章應定性為索賄受賄行為,立法予以嚴懲。高校師生要聯合起來,抵制任何收費的雜誌社,抵制任何論文仲介行為。

2.教育部應取消70%以上的各種學術工程和學術專案,省下錢來提高教研人員的普遍待遇。

3.凡論文抄襲和造假,當事人一律開除。

4.嚴禁科研經費用於非科研開支,違者一律開除,並報司法機構。

5.高校人事考核制度一般不得包含論文數量指標,特別是人文社科專業。

6.對少數堅持要求論文數量的高校(專業),應該鼓勵無門檻的無紙化論文發表體系。建議由教育部牽頭設立全國科研論壇,任何人均可在論壇上註冊,自由發表文章。博客、微博以及其他社交工具發表論文均可,只要證明該文章屬本人原創。

假期短暫,文字倉促,諸位請多砸磚。

楊飛2013/10/4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