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中國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 當心沉默殺手

【新唐人2013年10月12日訊】今天,中國人告別了食不果腹的飢餓年代,卻走進了過飽過甜的「盛糖時代」。調查顯示,中國每十個成年人,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至今,中國已超過印度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

糖尿病,聽起來就沒有癌症或艾滋病那樣陰森恐懼,然而,它卻以看不見的幾何態勢增長,一點點蠶食著中國人的健康。為什麼這個「富貴病」會在中國成為流行病?

素有「富貴病」「美稱」的糖尿病,一向讓人抱有「樂觀」的心態。現代生活中,物資極大豐富,當中國人民告別了飢腸轆轆的年代卻因為過飽過甜而引發健康危害。與此同時,快節奏的生活,不規律的作息與飲食習慣,給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溫床。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教授賈雷德&m.i.ddot;戴蒙德曾在《自然》雜誌上撰文說,「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糖尿病將引發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如今,「戴蒙德預言」已經變成了現實——中國成為糖尿病第一大國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6%,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佔總人口的50.1%。也就是說,不到10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每兩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屬於糖尿病前期。根據這項開展於2010年的調查,中國糖尿病患病率超過美國(11.3%);糖尿病患者人數達1.14億,超過印度而成為名符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與2007年開展的前一次全國性調查相比,三年間中國新增糖尿病患者就達2200萬人,幾乎相當於澳大利亞全國人口總數。

就糖尿病的起因來看,罪魁禍首的當屬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在全球化、城市化的進程中,中國人飲食結構的快速變遷,伴隨著生活和工作中體力活動不斷減少,體能的消耗降低,迅速形成體重增加和胰島素抵抗在人們身體中廣泛地發生。因此,對患者生活方式的直接干預可以有效地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治療糖尿病的傳統方法主要是通過胰島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藥物。然而隨著醫學的發展,近年來糖尿病治療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外科手術及其他新療法開始引入糖尿病的治療,例如,胃轉移手術、胰島素泵和胰島移植等,而這些,無疑令人們對這種頑固的慢性病的控制甚至治愈產生了新的希望。

重新認識糖尿病:沉默的殺手

在上海瑞金醫院的病房裡,當寧光醫生第一次見到一名患者時,差點以為他和自己是同輩。實際上,眼前這位微胖、戴著眼鏡,頭髮稀薄已初顯謝頂的糖尿病患者,今年才33歲。再看趙逸航(化名患者)的潮流范兒——手腕上纏著一串黑色檀木珠,病床上擺著蘋果手機和一台Mac電腦,寧光才確信,這位患者的確是位「80 后」。

51歲的寧光是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趙逸航住院期間的檢查結果顯示,他的運動神經反應有些遲鈍,根據臨床經驗,寧光估計,他患糖尿病至少有一年的時間了,而病人卻是在今年8月因「腸痙攣」住院驗血時才偶然被查出糖尿病的。

「之前什麼感覺都沒有,確診糖尿病以後,去翻從前的體檢報告,才發現當時的空腹血糖已經超過了正常值一點,可是首頁的提示欄里並沒有提到。」

趙逸航的經歷正反映了糖尿病的一個特點:它是一種隱匿的疾病,大部分人剛患病時毫無感覺,而一旦被它纏上,雖不至於迅速丟掉生命,卻終生無法擺脫陰影。如果病情控制不好,有的人會在5年、10年或更久以後,慢慢地失明、被截去雙腳和小腿、出現腎衰竭。它被稱作沉默的殺手,當很多人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而死於急診室時,卻不知道真正的元兇是糖尿病。

糖從來都意味著甜蜜與幸福,加之糖尿病的病程進展緩慢,所以它不會像癌症或艾滋病那樣給人們帶來太多的恐懼感。而「富貴病」的「美稱」,更令人普遍對它抱有一種「樂觀」的心態,從而忽視了糖尿病的危害。

一項最新發布的調查結果指出,中國的糖尿病發病情況已達到「警戒水平」。這份研究9月初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

在中國糖尿病的起病隱匿

事實上,由於糖尿病的起病隱匿,就連醫學界也曾對糖尿病發生的起點究竟劃在哪裡有過爭論。但醫生們的一個共識是,對糖尿病的控制措施開始得越早,病人今後發生併發症的風險就越小,因此提出了「糖尿病前期」這一概念。這個階段的血糖水平介於正常人與糖尿病患者之間,類似於在交通「紅綠燈」之間設置的「黃燈」。

根據過往的研究,如果一個人的血糖水平已經亮起「黃燈」,卻仍不採取預防措施,那麼,他幾乎百分之百會發展成為顯性糖尿病。調查報告分析道,「中國欠發達地區的糖尿病患病率低於發達地區,但糖尿病前期的發生率高於發達地區。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還不很清楚,但它提示,糖尿病的預防措施需要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全面展開。」

作為一種典型的老年病,糖尿病的患病率會隨年齡而顯著增加,因而中國糖尿病增長的勢頭顯然和整個社會的加速老齡化有關。但是早在2007年的那次調查中就已經發現,糖尿病在青年人群中的增長更為迅猛,比如,與1994年的全國性調查相比,25?34歲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8倍,而在55?64歲的人群增加了3倍。

哈佛大學營養與流行病學教授胡丙長是頗有成就的糖尿病流行病學家曾表示,全球糖尿病的「震中」正在向亞洲轉移。和西方人相比,亞洲人糖尿病發病的一個特點就是,發病年齡更年輕,而且是在肥胖程度並不嚴重的情況下就發生糖尿病。

因此,「預防比治療更好,教育即預防」,糖尿病教育的主旨,就是要讓人們回歸到過去的簡樸生活,吃得更少,體力活動更多。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