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 美國政府關門的中國反響

【新唐人2013年10月8日訊】美國政府關門不僅於美國是件大事,也在中國引發了一場討論。幾年來美國政府多次面臨「財政懸崖」,中國官媒一直在期盼「倒也、倒也」,現在終於盼來了這一天,各種冷嘲熱諷一併奉上。但民間與市場化媒體的反應卻完全不同於官方預期,一些看法讓滿心歡喜的官媒頗感掃興。

*「政府不會關門不是好事情!」*

美國政府關門的前幾天,官媒在幸災樂禍的心態中發表以下消息,同時不忘記強調政府於人類社會一日不可缺少:

人民網:「美國安局長:政府關門將給恐怖分子襲美可乘之機」;環球網的比較八卦:「美國政府關門影響總統生活。奧巴馬買三明治當午餐,看來白宮內的廚師也都臨時休假了」。

鳳凰財經說出了中國政府最想說的話:「【美國政府關門後續:沒錢出國談判沒錢制裁別國】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4日向記者表示,美國國家機關因缺少撥款無法履行自己的基本職責,其中包括美國財政部外國資產監督管理局,該局負責國際制裁問題,包括考慮制裁伊朗和敘利亞。」——這條微博的言下之意大概是:一向「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國政府終於關了門,看你還有心思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態不?看你還有能力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不?東南亞的中國鄰國,你們也別再指著美國這座靠山撐腰了。

但現在並非當年閉關鎖國時代,中國的知識者也不是當年只能跟著《參考消息》起舞的「吳下阿蒙」了,不少言簡意駭的微博,表示博主對美國政府關門這件事情「門兒清」:

有借此事諷刺中國政府的。老徐時評:「長假期間美國政府關門的新聞被廣泛傳頌,官媒更是像打了雞血似的樂此不疲。美國政府老是關門不僅因為窮,而且用點錢處處被一個叫國會的枷鎖鎖著,整天跟孫子似的看人家臉子。中國政府永遠不會關門,是因為它們不僅富得流油,而且想用多少錢都有一個叫人大的舉手通過。所以我們走的是正路,他們是邪路。」

華夏聯播:「【我們的政府能否關門】美國政府關門的原因是由於缺錢,我們的政府會缺錢嗎?當然會,但我們的政府不會關門和缺不缺錢沒有關係,而且,要讓中國政府因為缺錢關門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因為我們沒有這種對政府嚴厲監督的體制。所以,美國政府關門了我們不要太得意,政府不會關門不是好事情!」

還有不少網友認為,美國政府關門沒有影響美國人的生活,人們該幹啥還幹啥,不僅沒有證明美國虛弱,反而展示出美國制度的實力與優越性,也展示了美國人民的素質。不少人都在問:「假如關門的是某國政府,會出現什麼情況?」還有人調侃,希望中國政府也學習美國政府關幾天門,讓警察城管休息幾天,試試看會出現什麼情況。

中國人從小就被反覆灌輸「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必要時中共的喉舌還會危言聳聽地提醒國人: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就會大亂,陷入千百萬人頭落地的萬劫不復之境。如今居然有人說出「政府不會關門不是好事情」,其間種種影射聯想,實非聽不得半點批評意見的中國政府所能忍受。

*清醒者藉機給國人上民主課*

中國政府自從確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三權分立』和兩院制」這一「五不搞」原則之後,每逢美國、台灣大選,必以競選經費耗費甚巨為由,指責民主政治浪費;每逢美國府院之爭,則開始強調中國高層政治統一的好處,批評國會「扯皮」的無效率。這次借國會關門之機,不少對美國民主政治有所瞭解的人開始有針對性地讚揚民主制勝過專制之處:

1、分權制衡優於專制濫權。

丁咚在其文章「美國政府關門,社會為何沒動盪」中寫道:美國國會作為民意代表機關,對聯邦政府起制衡作用。正是由於國會掌握了立法權和預算審批權,才保證了經費得到合理支出,極少有濫權、腐敗現象。美國國會在聯邦預算問題上的決定性作用,是種「必要的強有力的『扯皮』,比『花瓶』的毫無意義要好一萬倍」,「凡是那些沒有建立有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的國家,政府濫用權力、官員貪污腐敗惡疾就必然深重,由此帶來的行政成本增加、效率低下以及社會不公、道德敗壞等諸多負面因素,與受到國會節制的政府時不時受到『敲打』暫時影響行政效率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損失,兩者無論從危害程度還是具體數量上來說,都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後者對於前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丁咚還很有針對性地指出,「一個國家沒有城管甚至政府也關了門,卻毫無亂象,不值得那些維持龐大而無所不在的政府,並依靠動員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維持社會穩定的國家反思和學習嗎?」

2、政府花錢過限,就得關門

網易做了個專題:《美國政府「關門」:花錢過度就得關》。這個專題藉機將中國人一直認識不清的一個問題,即權利(Rights)優先還是權力(Power)優先梳理了一遍,當然都冠上「在美國」;梳理的方法也不是用傳統政治學概念,即基於契約原理,民眾將自己的部分權利讓渡給政府,而是用消費者與產品提供者的關係,這種解釋忽略了權力合法性來源(也許作者認為讀者應該清楚這一點),但卻讓中國人能夠讀明白。比如:「在美國,政府不過是一種對社會進行管理的『產品』。每次大選,各總統候選人都提出不同的政綱,告訴選民自己領導的政府是一種什麼『產品』,讓選民象消費者一樣進行選擇。總統當選後,他的政府作為一個『產品』,其『定價』也要買賣雙方合意才行。政府作為『產品』的製造者,估價出製造成本,據此向國會要預算」,「議員代表民眾對『產品』評估,花錢過多選民可以選擇『不買』」,這次關門的原因就是奧巴馬政府年年超支,國會行使憲法與法律賦予的權力,如此而已。

在中國,官方一直宣揚「政府不可批評」論,只要當局為某人扣上「誹謗政府罪」就可抓人;政府只要想花錢,就可隨意印鈔加稅。對外宣稱自己是「民意機構」的全國人大,借幾個膽子也不敢否定政府部門的任何預算草案。網易專題的言下之意就是:政府的權力,包括花錢的權力,都應該受到約束,花錢過度就得關門。

在信息暢通的互聯網時代,即使是不計工本投入巨資管制輿論思想的中國政府,也已沒有可能壟斷信息及信息的解釋權。這次中國官媒盼了好幾年的美國政府關門,本被視為藉機炒作「專制優於民主」的大好時機,但上述言論出來之後,眾多官媒也不得不降低炒作熱度,以免引出更多不利於中共專制的聯想。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