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家欲轉型民營銀行家 背後黑洞曝光

【新唐人2013年10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凱欣綜合報導)海外媒體報導說,中共新一屆政府已將「中國夢」確立為執政的指導思想。而對於很多民營企業家來說,完成企業家向銀行家的蛻變就是他們現在的「中國夢」,因為獲得稀缺的銀行牌照,就可以賺大錢或者「給自己的企業放貸款」。企業家轉型銀行家會是一條「二次致富」的康庄大道嗎?導致這一局面的背後黑幕又是什麼呢?

「全民銀行」

中國大陸現在正在醞釀著一股「全民銀行」的運動。目前已經有17家銀行開張,很多民營企業也正在籌劃。

2013年,中共工商總局核准10家涉及銀行的企業名稱,9月份核准了5家。評論人士說,這明顯是中共正在放開民營企業開銀行的限制,這些上市一級的民營企業開銀行的背後是中共推動的結果。

《路透社》發表文章說,企業家轉型銀行家會是一條「二次致富」的康庄大道嗎?以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出的信息來看,民營銀行無論對決策層還是企業家來說,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產業資本能陪銀行走多久?

文章分析,銀行的收益當期性和風險滯后性賦予其「暴利」的光環,但同時,高槓桿的行業特性也導致其風險遠非一般實業家可以理解。

企業家與銀行家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銀行家也要有企業家精神;但銀行家卻要更加審慎和保守。每日與各種風險打交道,遠非外界看上去那般光鮮。

中國民生銀行的一位董事說,銀行要賺錢要發展就要不斷地擴大資產規模,而同時又受內在資本約束,就必須不斷增加資本投入。實際上產業資本能陪銀行走多久,是很難說的。

文章指出,企業家的單純初衷是希望升級成銀行家–獲得稀缺的銀行牌照、賺大錢或者「給自己的企業放貸款」。而這些初衷在制度建設滯后的背景下,往往會帶來巨大的道德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2004年前後的德隆事件就是例證。

作為銀行牌照的最終發放者–中國銀監會也深感問題的棘手,在7月5日「金十條」提出近三個月的時間,僅一次闡述了其「要義」:7月31日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提出,自擔風險民營金融機構的要義在於發起人承諾風險兜底,避免經營失敗損害存款人、債權人和納稅人利益。

「全民銀行成了全民大賭場」

時事評論員趙培指出,中共的國企、地方政府本來就是貪腐、浪費成性,別說高息,低息貸款都還不上。地方政府怎麼辦呢?再借貸款還利息,地方政府處於破產的窘境。中共央行也就不得不不斷超發人民幣,苟延殘喘而已。習近平和李克強上台後,想避免中共金融危機,就嘗試停止「放水」。但是市場立馬就「錢荒」,李克強迫不得已繼續印人民幣。

面對這個危機,李克強想了兩個招,一個是讓外國銀行到上海自貿區貸款;二是開放民間銀行。中國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全民銀行」的時代,那麼民間企業貸款會便宜嗎?趙培觀察,上個「房地產時代」做房地產倒是多了,而房價反而越漲越高、百姓蝸居。

「中共多開銀行的注意是盯著百姓的存款。開銀行的多了,需要的資金成本就多,但是中國百姓的存款就是一定的,未來中國的利息會繼續上升,高利貸也會盛行。民營企業和小企業就更難生存了。」

趙培指出,從另一個方面講,本來做實業的都在做銀行,那麼銀行貸款給誰呢?全民銀行、全民高利貸就成了全民大賭場,百姓的積蓄在金融泡沫破裂的那一天將會血本無歸。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